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文周易参同契注

古文周易参同契注

八卷。清袁仁林(生卒年不详)撰。袁仁林,字振千,三原(今陕西省三原县)人。明代研究《周易参同契》的学者杨慎,声称于南方掘地得石函中《古文参同契》,后有蒋一彪集诸家之说为其作《集注》。袁仁林认为《参同契》诸家旧注往往各持己说而反增障碍,所以他作此注随文解义,将书中借喻之语以自身所具指明。此书成于雍正十年壬子(1732)。后世研究《参同契》的学者,虽然认为《参同契》三篇可能出于魏伯阳、徐从事、淳于叔通三人之手,但不相信杨慎得石函古本之说,所以对此书也不以为然。清《四库提要》据陕西巡抚采进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

猜你喜欢

  • 道学正宗

    十八卷。明赵仲全(生卒年与事迹不详)撰。由其子赵健校补。赵仲全字梅峰,泾县(今属安徽)人。赵健字行吾,万历进士,官至通政司使。此书为任太仆寺卿时所作,标题称“后学管窥不肖男”。书前列《河》、《洛》诸图

  • 仪礼事图

    十七卷。吴之英(?-1918)撰。四川名山县(今四川省中部)人。由优贡于光绪十七年(1891)六月选灌县训导。其著述极多,有文集《天文图考》诸书及是书。本书前面有之英自序,序的大义是:善于言礼者,通晓

  • 读春秋

    二卷。清赵良(详见《读易经》)撰。良著有《肖岩经说》,该书就是其中的一种,为作者晚年之作。《读春秋》分上下二卷,大抵就他本人平时读经所得,随笔载记,故书中不载经文,也不尽释《春秋》全经,有所见就分别条

  • 书义丛钞

    残卷。清焦循撰。焦循之子焦廷琥曾撰焦循事略,称焦循得到了王鸣盛《尚书后案》、江声《尚书集注音疏》两部书,并摘两书的异同作一笔记,名曰《王江尚书》。后来焦循又得到了周用锡的《尚书证义》,同时还采用了当世

  • 贾氏谈录

    一卷。宋张洎(?-996)撰。张洎字师黯,又字偕仁,滁洲全椒(今安徽全椒)人,初仕南唐,为知制诰、中书舍人,入宋为史馆修撰、翰林学士。淳化中,官至参知政事。张洎文采清丽,博览道、释书,著有文集五十卷,

  • 晓庵新法

    六卷。清王锡阐(1628-1682)撰。王锡阐字寅旭,号余不,又号晓庵,又号天同一生。江苏吴江人。不愿出仕清朝,乃闭门读书,任塾师,专攻天文,经常进行天文观测。著有《五星行度解》,另有《晓庵先生文集》

  • 勾股割圆记

    三卷。清戴震(1724-1777)撰。戴震,字东原,安徽休宁人。1744年撰《策算》一卷。1752年开始跟江永(1681-1762)学算,1755年撰《勾股割圆记》三卷。1762年举人。1773年开四

  • 禹贡备遗

    二卷。明胡瓒撰。胡瓒字伯玉,安徽桐城人,明万历年间进士,官至江西右参政。书首有胡瓒题辞。此书本诸其父胡效才的《禹贡遗编》,又参考了彭灿的《禹贡简备》,所以本书名为“备遗”。胡效才字用甫,为明嘉靖年间进

  • 常璩蜀李书

    一卷。清汤球辑。常璩撰有《华阳国志》,前已著录,《蜀李书》为他的另一著述。《颜氏家训书证篇》云:“《李蜀书》,一名《汉之书》。”《史通·正史篇》云:“蜀初号曰成,后改称汉,李势散骑常侍璩撰《汉书》十卷

  • 忏摩录

    一卷,清彭兆荪(1768-1812)撰。彭兆荪字湘涵,又字甘亭,江苏镇洋(今江苏太仓)人。平生著述宏富,主要有《小谟觞馆诗集》八卷,《诗余》二卷,《潘润笔记》,已著录等。《忏摩录》为兆荪早期作品。姚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