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今考

古今考

一卷。《续古今考》三十七卷。《古今考》一卷,南宋魏了翁撰。魏了翁生平事迹详见《周易要义》。魏了翁以古制多不可考,两汉诸儒惟据叔孙通所定某物犹今之某物,孔、贾诸疏则又谓去汉久远,虽汉制亦不可考,乃即《汉书》本纪所载,随文辨理,手录成篇,特定书名为《古今考》。卷首有自序一则,明言著书宗旨。但其书未能最后完成,仅有二十余条,皆为摘录《汉书·高祖本纪》中名物称谓、字义音释等,略为辨论。又有有录无文者四条。咸淳三年,方回从魏了翁之子手中得其书手稿,乃推衍其意,撰成《续古今考》三十七卷。方回(1227-1307),字万里,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景定三年(1262)以别头试登第。曾提领池阳郡茶盐干官,迁知严州等。极力献媚贾似道,贾似道势败后又首先弹劾,为世所讥。元兵至,举城降元,授建德路总管,为郡人所耻。后罢官,往来杭、歙间。晚年寓居杭州,老而无聊,乃倡讲理学,卖文为生。曾编《瀛奎律髓》、著有《虚谷集》、《桐江集》、《桐江续集》、《文选颜鲍谢诗评》等。方回续魏了翁《古今考》以成编,并载魏了翁原书,而各附论于条下,分别以鹤山(魏了翁号)先生曰、紫阳方氏曰加以区别。原书有目无文四条,方回补其刘媪梦与神遇一条,并加注于下曰:鹤山原书有此题而文阙,今回以意补之,加“紫阳方氏曰”五字,后此皆回所撰,不再书此五字,或引古于前,则复书之。方回《续古今考》亦以《汉书》本文标目,但不限于《汉书》本意,而于历代制度详加推衍。如,“拔剑斩蛇条”下,则附以“剑考”;“范增举玉玦”条下,则附“玉佩考”等等。特借《汉书》一物之名,推求古制原委,而与史家本文并不相涉。魏了翁所考多在制度,方回所考,范围十分广泛,并参以理学之语,如《高祖本纪》“宽仁爱人”四字,则牵引程朱以来诸儒论仁之语,列目十二篇,一字之义广为一卷。两书皆有可取,足资治史者参考。《四库全书总目》谓“方回人品心术虽不足道,而见闻尚属赅洽,所考多有可取者。”《四库全书总目·杂家类存目》又别载魏了翁《古今考》一卷,重复收录,其书当有别行之版本。今有《四库全书》、《续百川学海》、《宝颜堂秘笈》、《诒经堂藏书》等版本。

猜你喜欢

  • 宗元集

    三卷。附录《元纲论》一卷,《内丹九章经》二卷。唐吴筠(?-778)撰。吴筠字贞节,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少通儒典,文辞工美。隐居南阳倚帝山。后入嵩山,受正一法于潘师正。天宝初年,召入宫中,献《元纲》

  • 丁中丞行略

    一卷。清丁惠衡编辑。该书记其父丁日昌生平事实。日昌字禹生,广东丰顺人,以禀贡生选授琼州府学训导,官至江苏巡抚。日昌负干济才,尤热心于洋务。在广州初设炮局,在上海督办制造,以巧智与洋人周旋。其在江苏政迹

  • 广释亲

    一卷。张慎仪撰。慎义(1846-1921)字淑威,号芋圃,别号厩叟。四川成都人,原籍江苏阳湖。尚著《蜀方言》、《诗经异文补释》、《方言别录》等。是编乃就钱唐梁氏残稿增补而成,梁氏其人无从考知。篇末附慎

  • 诂训柳先生文集

    四十五卷。《外集》二卷。《新编外集》一卷。唐柳宗元(773-819)撰。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少年时聪颖能文,有美名。贞元九年(793)进士及第。他与韩愈一道倡导中唐古

  • 台湾野记

    即《台湾外纪》。

  • 东斋就正草

    四卷。清马毓华撰。生卒年未详。马毓华,字菉斐,江苏上元(今江宁)人。诸生。官陕西候补知府。历任临潼、镇安、凤翔、紫阳、咸阳等县。马毓华为功仪仲子。幼承家学,并以梅曾亮、侯青文、汤贻沥诸老宿游,诗文均入

  • 周易浅玩

    二卷。清李宗澳撰。李宗澳,临川人。此书上卷为上经,下卷为下经,在诠释经文时,仿程传体例,只释六十四卦。李氏治易,反对抄袭旧解、陈陈相因的做法,因而在经说中能够直抒己见,不尽循旧诂。如在解释“同人伏戎于

  • 桂平县志

    四卷,又名《桂平县资治图志》。清吴志绾修,黄国显等纂。吴志绾,字懋紫,号枢亭,福建连江县人,乾隆十三年(1748)进士,二十七年(1762)莅任桂平知县。黄国显,广西永安(今广西蒙山县)人,恩贡,乾隆

  • 许氏说音

    四卷。清许桂林撰。桂林(1778-1821)字同叔,号月南(岚),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市西)人。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举人。日以诂经为事,兼治六书、九数之学。尚著《穀梁释例》、《易确》、《毛诗后笺》

  • 始学篇

    一卷。吴项竣(生卒年不详)撰。近代龙璋辑。考《三国志·吴书·薛综传》载:“华疏:‘大皇帝末年,命太史令丁孚、郎中项竣始撰《吴书》,孚、竣俱非史才,其所撰作,不足纪录。”’由此知项氏曾官吴,为郎中,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