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受菩萨戒仪

受菩萨戒仪

一卷。陈代释慧思(515-577)撰。慧思,俗姓李,南豫州汝阳郡武津县(今河南上蔡县)人。少年“以弘恕慈育知名,闾里称言”。因屡次梦见梵僧劝他超群脱俗,乃于十五岁奉佛出家。他时不废日,刻意苦学,诵《法华》等经三十余卷,数年间总览达千遍之多。又因学习《妙胜定经》,开始修习禅观。曾投当时著名的禅师慧文受业,学思并进,白天随众僧事,夜间专心修习,结合《法华经》意,悟得法华三昧。将其所悟,请教于鉴、最诸禅师,得到他们的赞许,声誉远播。他在兖州讲禅法,在开岳寺、观邑寺讲说《大品般若经》,在栖玄寺讲《大品般若》。慧思学法弘道,勤于笔耕,著有《立誓愿文》、《诸法无诤三昧法门》二卷、《随自意三昧》一卷、《法华安乐行义》一卷,《大乘止观法门》二卷。《止观》一书颇受宋明以来台宗学者的重视。慧思中心思想虽属于《般若》,但更推崇《法华》。弟子名徒很多,最著名的有智,新罗人玄光、大善、南岳的僧照、枝江的慧成、江陵的慧威等人。《受菩萨戒仪》咸宗《梵冈经》。《梵冈经》上下两卷,唐代《开元录》以后写本题“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品第十”,北宋初刻本和高丽复刻本藏经依此,并在“品”字上加一“戒”字”,汉文大藏经把它编入大乘律部。通常诵习,用下卷说菩萨戒相部分,称为《梵网菩萨戒本》或《梵网菩萨戒经》。《梵网经》为大乘律宗佛经,汉地受戒律皆依《梵网经》。该经由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所译,全经有一百一十二卷六十一品。上卷说释迦牟尼佛问卢舍那佛,一切众生以何因缘得成菩萨十地之道及所得果是何等相。卢舍那佛为说菩萨修道阶位四十法门。初说坚信忍中舍心、戒心、忍心、进心、定心、慧心、愿心、护心、喜心、顶心等十种发趣心向果;次说坚忍中慈心、悲心、喜心、舍心、施心、好语心、益心、同心、定心、慧心等十种长养心向果;再说坚修忍中信心、念心、回向心、达心、直心、不退心、大乘心、无相心、慧心、不坏心等十种金刚心向果;最后说坚圣忍中体性平等地、善慧地、光明地、尔焰地、慧照地、华光地、满足地、佛吼地、华严地、入佛界地十种地向果。下卷讲叙释迦牟尼受教巳,示现降生、出家、成道、十处说法,并说无量世界犹如网孔,一一世界各各不同,佛教门亦复如是,是为经题取为梵网之义。次于菩提树下,复述卢舍那佛初发心时常所诵的一切佛大乘戒——菩萨十波罗提木叉及四十八轻戒相。十波罗提木叉即菩萨十重戒。依次为:一、杀戒,二、盗戒,三、淫戒,四、妄语戒,五、酤酒戒,六、说四众过戒,七、自赞毁他戒,八、悭惜财法戒,九、瞋不受悔戒,十、毁谤三宝戒。四十八轻戒依经文逐段解释分为五聚。从第一至第十戒为一聚,即:一、不敬师友戒,二、饮酒戒,三、食肉戒,四、食五辛戒,五、不教悔罪戒,六、不供养请法戒,七、懈怠不听法戒,八、背大向小外戒,九、不瞻病苦戒,十、畜诸杀具戒;次从第十一至第二十戒为一聚,即:十一、通使入军戒,十二、贩卖人畜棺木戒;十三、无根谤他戒,十四、放火损烧戒,十五、僻教小外戒,十六、为利倒说戒,十七、恃势乞求戒,十八、无解作师戒,十九、两舌谤贤戒,二十一、不行放救戒。从第二十一至第三十戒为一聚,即:二十一、瞋打报仇戒,二十二、骄慢不请法戒,二十三、轻慢新学戒,二十四、弃正从邪戒,二十五、不善和众戒,二十六、独受利养戒,二十七、受别请戒,二十八、故别请僧戒,二十九、邪命自话戒,三十、违禁行非戒。从第三十一至第三十九戒为一聚,即:三十一、不行救赎戒,三十二、畜作非法戒,三十三、观听作恶戒,三十四、暂念小外戒,三十五、不发大愿戒,三十六、不发誓自要戒,三十七、犯难游行戒,三十八、坐无次第戒,三十九、不劝修福慧戒。从第四十至第十四八为一聚,即:四十、拣择受戒戒,四十一、为利作师戒,四十二、非处说戒戒,四十三、毁戒受施戒,四十四、不敬经律戒,四十五、不化众生戒,四十六、说法乖仪戒,四十七、非法立制戒,四十八、自坏内法戒。经末以“明人忍慧强”十四颂说持此法获五利,劝说流通作结。为《梵网经》作疏的人很多,《受菩萨戒仪》仅是其中之一。该戒仪初告诫方便,次观五法,三兴三顾。四发四弘誓。五请戒师。六敬礼。七归依。八问难。九忏悔。十问遮。十一正受戒法。十二说戒相。十三明戒利益。十四白佛请证。十五礼敬诸佛。十六回向。十七发愿。历考唐宋诸家受菩萨戒法,尤以观五法、三兴三愿推广大悲平等之心,断邪见邪业因缘、明戒利益、生起欢喜最为传授戒法之妙,其周密完备历来受到重视。现有北京刻经处刻本。

猜你喜欢

  • 怡情佚史

    见《品花宝鉴》。

  • 春秋内外传类选

    八卷。旧本题明进士楚潜樊王家(生卒年不详)撰。其书以《左传》、《国语》各标题目,分编二十三门,以备时人习文之用。中间有的加旁注音训一二字。字句较为浅陋,与经学无关。

  • 婆数槃豆法师传

    一卷。陈代三藏法师真谛(499-569)译。真谛,梵文音译为“波罗末陀”,亦名“拘罗那陀”,又译为“拘那罗陀”,意译为“亲依”。为南朝梁、陈时代僧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印度优禅尼国人,后到扶南(

  • 双峰山曹侯溪宝林传

    残存七卷。唐金陵沙门智矩(生卒年不详)集。《双峰山曹侯溪宝林传》一书,为人物传记体佛书,原共有十卷,现残存七卷。清代,日本常磐博士在其国内青莲院藏古写本中发现宝林传卷六,并将影印传世。与此同时,我国山

  • 易通释

    ① 二十卷。清焦循撰。此书系《雕菰楼易学》三种之一。焦氏治易有三术,即旁通、时行、八卦相错,实测经文传文而发明之。其于数之比例求易之比例,而经文传文尽通,故撰《易通释》二十卷。此书举经传之文相互引证,

  • 提婆菩萨传

    一卷。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343-413)译。鸠摩罗什生平事迹详见《满汉合璧佛说阿弥陀经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三种同卷》条。《提婆菩萨传》一书,为传记体佛书。记载提婆生平事迹及

  • 游艺卮言

    二卷。清叶德辉撰。叶德辉有《周礼郑注正字考》,生平已著录。《游艺卮言》成书于辛亥(1911)十月。叶氏援举平生所见过的书画名迹,以及《书史》中所记载的往事旧闻,著述为《游艺卮言》。其中包括十篇论述,其

  • 第九才子书斩鬼传

    见《斩鬼传》。

  • 易经理解

    一卷。清郜煜撰。郜煜字光庭,汝州人。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官至中书科中书。其书不解释十翼,只是六十四卦每卦撰说一篇,诠释大意,其大旨是想以义理来矫正象数的过失,以平易救穿凿之失,以切实救支离泛滥

  • 蕊云集

    一卷。《晚唱》一卷。清毛先舒(1620-1688)撰。毛先舒生平详见《思古堂集》(辞目)。《蕊云集》一卷、《晚唱》一卷均为毛先舒晚年自订的《思古堂十四种书》中的二种。《蕊云集》所收诗作皆为艳体诗,“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