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溪集
十卷。元陈镒撰。镒字伯铢。丽水(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曾为松阳教授,后筑室午溪上,故以午溪名其集。卷首题前进士曲阜孔阳编撰,前进士青田刘基校正。有黄溍、张翥、孙炎等人序。翥序称其学于外舅周衡,炎序又称其学于翥。其才气虽稍嫌不足,但吐言清脱,不失风调,盖有渊源之故。有《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清抄本(藏于南京图书馆)、涤时栋跋清抄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十卷。元陈镒撰。镒字伯铢。丽水(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曾为松阳教授,后筑室午溪上,故以午溪名其集。卷首题前进士曲阜孔阳编撰,前进士青田刘基校正。有黄溍、张翥、孙炎等人序。翥序称其学于外舅周衡,炎序又称其学于翥。其才气虽稍嫌不足,但吐言清脱,不失风调,盖有渊源之故。有《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清抄本(藏于南京图书馆)、涤时栋跋清抄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一卷。清贺性灵(生卒年事迹不详)撰。贺性灵,号诗樵,河南汲县人。本书扉页题《离骚经》三字,边题“古汲郡三益斋贺氏读本”,正文之外有咸丰九年(1859)张燮承的序及贺氏的跋文。其体例是以每韵为单位,引原
二卷,明唐顺之撰。唐顺之(1507-1560)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字应德。嘉靖八年(1529年)会试第一。唐顺之与总督胡宗宪合作抗击倭寇有功,升为右佥都御史、凤阳巡抚。唐顺之精通天文、地理、兵法、数
十四卷。宋朱熹(详见《周易本义》条)撰。本书主要记载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颐、程颢及其门下弟子的言行。身列程门而言行无所表见者,亦录其姓名字号。撰者旨在以前贤矜式后人。书成于乾道九年(1173)。自此,宋
五种,三十六卷,附一种未竟稿一卷。清孔广林(生卒年不详)撰。孔广林,字丛伯,号幼髯,山东曲阜人,著名学者孔广森之兄。收书为《周官臆测》六卷叙录一卷、《仪礼臆测》十七卷叙录一卷、《吉凶服名用篇》八卷叙录
一卷。汉任奕撰,其生卒年不详。任奕字安和,后汉句章人。属文章之士,官御中丞。是书遗录于《隋书·经籍志》,而马总《意林》援引其书,称为十卷。吴志虞翻传注,引《会稽典录》云:“山阴朱育对王府君曰;‘近者文
三卷。谢枋得(1226-1289)撰。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今属江西)人。宋代文学家。宝祐四年(1256)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随后组织民兵抗元。宝祐五年任考官,因得罪贾似道而遭黜斥。后授江东
二十卷。清桂含章撰。桂含章字鉴亭,号坤三,安徽石棣(今安徽太平)人。是编有近乎讲章者,有类似语录者。大抵近乎讲章者,流于浅陋;类似语录者,陷于玄虚。其《论语》“曾子吾日三省”章,引外国人利玛窦说,谓“
一卷。清常大淳刻。常大淳,生卒年不详。字南陔,官至湖北布政使。道光二十三年(1844),常大淳得到唐欧阳洵之《小楷千字文》的宋拓本,便摹勒上石,世称《潭印阁法帖》。该帖虽极工美,但与欧法不似,加之帖中
十三卷,附经传建立博士表 一卷。清汪大钧(生卒年不详)撰。大钧字仲虞,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生平不详。本书为补正洪亮吉《传经表》而作。因为朱彝尊所撰《经义考》载有师承一门,实际上就是洪亮吉所本,但详
一卷。明杨起元(详见《孝经注》)编纂。是书杂采《小戴记》中言孝者,中间杂以十余条,每条后引经文作结。其中张子西铭一条属佛类,云“佛言凡人事天地鬼神,莫若孝其二亲。二亲最神也。兰公曰:孝至于天,日月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