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升庵集

升庵集

八十一卷。明杨慎(1488-1559)撰。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省)人。杨慎幼年警敏,文才出众,十一岁能诗,十二岁拟《吊古战场文》、《过秦论》,为时人称之。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嘉靖三年(1524年)召为翰林学士。世宗时,因力谏下狱,后谪戍云南永昌,自此以后,或归蜀,或居云南会城,或留戍所,达三十余年。杨慎学问渊博,著作甚丰,多达一百余种。《明史·杨慎传》载:“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主要著述有:《升庵集》《遗集》《丹铅余录》、《谭苑醍醐》、《广夷坚志》、《古今谚》、《诗话补遗》、《词林万选》、《风雅逸篇》、《三苏文范》、《滇程记》、《滇载记》等。是集为明张士佩所编。在此之前,杨慎诗文曾有各种选本刻印行世,如嘉靖十六年(1537年)刊刻的《升庵南中集》七卷,后又有《续集》四卷;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刊刻的《杨升庵诗》五卷;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刊刻的《升庵诗集》九卷,《文集》十二卷;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刊刻的《升庵七十行成稿》二卷等。直到万历十年(1582年)才由张士佩汇集成《升庵先生文集》,凡八十一卷。简名《升庵集》。因是集刊刻于四川,故亦称蜀本。其中,赋及杂文十一卷,诗二十九卷,札记四十一卷。是张士佩根据其《丹铅录》、《谭苑醍醐》诸书,删除重复、分类编次而成。其诗内容广泛,既善为嘲讽之辞,又长于抒情之作,虽不专主盛唐,然亦有拟古之风,以工丽华美、情韵深长而著称。但亦有过于愁艳之弊病。慎亦能文,其文多寄情山水、应酬之作,但文学色彩不浓。此书有明万历年间刻本(即蜀本),存世,并被收入《四库全书》。

猜你喜欢

  • 航澥遗闻

    一卷。明末清初人任光复撰。任光复,字廷贵,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人,生卒年月不详。明鲁王时任光复曾官太常寺卿,后降清,归里教授终老。《航澥遗闻》记顺治三年(1646)六月鲁王监国于台州,后死于金门,

  • 礼记厘编

    十卷。潘相(?-1790)撰。相字润章,号经峰,安乡(今湖南)人,清代经学家。相有《吾学编》等书,已著录。《礼心厘编》书首有陆耀《序》云:“古之读书也难,今之读书也易。难故数千年,而仅有郑康成、孔颖达

  • 野老书

    一卷。周无名氏撰,清马国翰辑。东汉应劭认为,《野老书》的作者,因为年老居田野,帮助农夫耕种,故被称为“野老”。宋代王应麟《汉书艺文考证》中引南朝刘宋袁淑《真隐传》认为,作者曾游于秦、楚间,年老时隐居,

  • 传信辨误录

    一卷。明陈虞岳撰。陈虞岳,泰和(今属江西)人,生卒仕履均不详。乃正统年间(1436-1449)大臣陈循的五世孙。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发生土木之变时,陈循作为内阁首辅,却不能决策,致使英宗为瓦刺

  • 英吉利广东入城始末

    一卷。清七弦河上钓叟记。作者生平不详。是书卷尾有作者自叙。记事起自道光十三年(1833年),与英国议和,许兵费银两千一百万元,定和约五年而一易始,至咸丰九年(1859年),叶名琛在孟喀喇大里恩寺地方花

  • 道德经论兵要义

    四卷。唐王真撰。王真生卒年不详。唐德宗(779-804)时,曾以朝议郎出任汉州刺史,充威胜军使。鉴于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尾大不掉的局面,王真乃于元和四年(809)七月向宪宗上奏此书,以期开一弥兵止战之

  • 读书小记

    三十一卷。清代范尔梅撰。范尔梅字梅臣,号雪庵,洪洞(今山西南部)人。此书是作者读书考证方面的札记,是用来讲学的。其中有《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的札记六卷,《周易》札记及“易论”、“易卦考

  • 易经纂言

    无卷数。清王士陵撰。王士陵字阿瞻,武邑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举人,官任翁源县知县。该编采用《注疏》本,其根本宗旨以《本义》为宗而杂引众说以相互印证。实为乡塾讲章。《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 伤寒说意

    十卷。清黄元御(详见《周易悬象》)撰。黄氏认为自己所著《伤寒悬解》文简义奥,读者不易明晓,于是在乾隆十九年(1754)复撰此书,会通大意,以开示初学者之门径。卷一至卷三为太阳经病及坏证之证治;卷四、卷

  • 春秋左传音训

    不分卷。清杨国祯撰。国祯崇阳(今属湖北省)人,生平事迹不详,著有《十一经音训》,此书即其中之一。据编首题“道光岁次上章摄提格壮月开镌”,可知国祯大约是嘉庆、道光时人。《春秋左传音训》不分卷,共八册。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