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十地经论义记

十地经论义记

二十四卷。隋代释慧远撰。慧远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义记》条。《十地经论》为天竺僧人世亲所作。内容是解释《华严经》中的《十地品》义。汉文译本由菩提流支、勒那摩提同译,佛陀扇多传语,于508年译出。菩提流支,勒那摩提原是世亲一系的学者,世亲和安慧的著述最初由他们传入中国。世亲本来是小乘学者,后在阿瑜陀国听人讲诵《十地经》而信仰大乘。他所作的这一部论在中国佛教史上曾起过相当大的作用。《十地经论》的内容是:汉译本卷一至卷三,释十地中的初欢喜地,分为序分、三昧分、加分、起分、本分、请分、说分、较量胜分。卷四释第二离垢地,分为发起净分、自体净分。卷五释第三明地,分为起厌行分、厌行分、厌分、厌果分。卷六释第四焰地,分为清净对治修行增长因分、清净分、对治修行增长分、彼果分。卷七释第五难胜地,分为胜慢对治分、不住道行胜分、彼果胜分。卷八释第六现前地,分科和五地相同,在前第四地中所说的是对治由于人我执引生的悟解法的增上慢,第五地中说对治在清净中相续不同的增上慢,而在第六地中则对治由于法我执所成的杂染清净分别的增上慢。卷九释第七远行地分为乐无作行对治、彼障对治、双行、前上地胜、彼果五分。卷十释第八不动地,分为总明方便作集地分、得净恶分、得胜行分、净佛国土分,得自在分、大胜分、释名分。卷十一释第九善慧地,分为法师方便成就、智成就、入行成就、说成就。卷十二释第十法云地,分为方便作满足地分、得三昧满足分、得受位分、入大尽分、地释名分、神通力无上有上分、地影象分、地利益分。《十地经论》译出后,经道宠、慧光等阐发宏扬而形成为地论师。六世纪中叶又形成南道、北道两派,极盛一时。其有一部分义理被禅家所吸收,并促成了初唐时华严宗的建立。因本论释经,纲举目张,要言不烦,对后世注疏经典的体裁很有影响。注疏《十地经论》的书很多,其中,《十地经论义记》就是比较有影响的注疏之一。该义记初以十门阶别,总释经论玄义。释文中不只是单纯解论,也兼疏经本。原作七卷,各分本末,或作十四卷。今只存一至四卷,《续藏经》据日本宽政二年刊本,作八卷。金陵刻经处据《续藏经》会入论本,作二十四卷。是慧远所有注疏中最为详瞻宏富的两部义记之一,即此义记和《涅槃义记》。该义疏在佛学思想上秉承僧统、慧光、法上三叶之渊源,集华梵之义解,使义记广博精深,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际应用价值,被后来许多佛学书籍所引用。现有金陵刻经处刻本。

猜你喜欢

  • 纂图方论脉诀集成

    四卷。不著撰人。此书系元刊本。书中杂采通真子、张洁古、云歧子、池大明、成无己、杜光庭诸家之说,为之作注。因脉附方,不加变通。书题为“纂图”,但并无图说。书无序跋,难考作者。可作为研究元代医籍刊本参考资

  • 遂初堂文集

    九卷。清杨兆曾(约1662前后在世)撰。兆曾字青岩。江苏武进人。生卒年均不详。顺治九年(1652)进士。知建宁县,招抚巨寇萧维堂有功。官至福建延平道按察司副使。此集共九卷。集中所录均为杨兆曾所撰之文。

  • 肄业要览

    一卷。英国史守本(1820-1903)撰,上海颜永京译。史守本,又译斯宾塞尔,是英国著名哲学家,进化哲学的创始人。撰有大量著述刊世,其中《三育论》曾畅销于世,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三育论》除足本刊行外

  • 尚书纪疑

    四卷。清黄冕撰。黄冕字服周,湖南长沙人,生卒年不详。黄冕对于《尚书》,不论今、古文,皆认为有错简、脱简,便随意拼凑补缀,比之南宋王柏更为狂妄。只是黄冕不认为《古文尚书》是伪书。根据《朱子语类》,黄冕说

  • 归潜志

    十四卷。元刘祁(1203-1250)撰。刘祁字京叔,号神川遁士,浑源(今属山西)人,为太学生时,甚有文名。但屡试不第,金亡后,复出就试得中,选充山西东路考试官,后征南行省辟置幕府。他工于诗文,有《神川

  • 黄公说字

    无卷数。清顾景星(1621-1687)撰。景星字赤方,号黄公,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人。明贡生,康熙己未(1679年)荐举博学鸿词,以病辞。记诵淹博,以诗文著称,著作尚有《白茆堂集》、《读书集论》等。顾

  • 宛邱集

    七十六卷。宋张耒(1054-1112)撰。张耒,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江苏清江县)人。北宋诗人。熙宁六年(1073)进士,历临淮主簿、寿安尉、咸平县丞,迁著作郎、史馆检讨。绍兴初,知润州,以坐党

  • 黄元龙小品

    二卷。明黄奂(生卒年不详)撰。黄奂,字元龙,歙县(今安徽省歙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共二卷,其中醒言一卷,偶载一卷。醒言皆为黄奂读书时随笔札记之文,所见颇为迂阔。偶载则多为鬼神怪异之事,颇为不经。

  • 存庵奏疏

    无卷数。徐越撰。徐越,清江南山阳(今陕西山阳县)人,字山琢。顺治壬辰(1652)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在谏垣十三年,条奏皆关大政,言漕河事先后十六疏,历陈淮黄分合变迁,及两河冲决,州县被灾状,迁兵部督

  • 虞氏易礼

    二卷。清张惠言撰。郑玄曾据礼释《易》,为专家之学,虞氏诋之,谓其不得易之门径。张惠言谓:“揆诸郑氏源流本末,盖有合焉,未免曲为附会。然其原文本质发挥经义,足以补康成之缺,正不必援虞入郑,混淆家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