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医门棒喝初编 二编伤寒论本旨

医门棒喝初编 二编伤寒论本旨

《医门棒喝初编》四卷,《二编伤寒论本旨》九卷。清章楠《生卒年不详》撰。章楠字虚谷,会稽(今属浙江)人。因幼年多病而钻研医学,博览群书,取众家之长,颇受《叶天士医案》影响。曾到广东、河北等地求医。《医门棒喝初编》成于道光五年(1825)。意在“阐明医理,评论诸家之流弊,以警告后世”,故名。据《郑堂读书志》载:“今观其书,自六气阴阳论,以迄性说,凡二十六篇,冠以条例九则”,“其体例与徐回溪《医学源流论》相似,而综其大旨,总以叶天士《临证指南》为宗。”全书论述中医理论、诊法、内科、外科及痘疹证治,并附有医案。临证部分主要以叶天士、薛雪温病说为基础。尤推崇叶天士之说。其温病理论对王孟英编纂的《温热经纬》一书影响较大。《医门棒喝初集》,有的刊本又作《医门棒喝》,有道光十五年(1835)偁山书屋刻本,同治六年(1867)聚文堂刻本,1925年绍兴墨润堂书苑石印本。《二编伤寒论本旨》有的刊本又作《伤寒论本旨》。章氏认为《伤寒论》词简而义深,理法微妙,难于领会。故撰此书,为“辨别义理,证其讹谬,以其合乎意旨。”故名“伤寒论本旨”。卷一至卷四论伤寒大意、阴阳表里以及六经证治、合病、并病等;卷五至卷七论误治辨证、温病、热病、暑病之源流及证治;卷八至卷九论脉证合参及依条文之序汇集诸方。吴氏推崇张仲景辨证论治理论,对张仲景之失亦有所抨击,有一定见地。书中篇目依方有执之说,删王叔和撰例,辨脉、平脉不列专篇,而采摘其关于本论内容,列于各病证条下。间采诸家之说,自为之释,其中对温、热、暑、湿论说最为详细。其论诸家之弊,认为刘完素六气皆从火化之说,颇为至理。强调伤寒与温病不同,对六经、六气等概念有所阐发,但亦有不尽全面之处,如把温病机械地按四时分类等。此书对阐述《伤寒论》之说有一定作用,亦为后世学习研究仲景之学的参考书。有道光年间偁山书屋刻本。

猜你喜欢

  • 格物通

    一百卷。又称《圣学格物通》。明湛若水(1466-1560)撰。湛若水字元明,号甘泉。初名露,字民泽,避祖讳,改名雨,后定今名。增城(今属广东)人。弘治十八年(1505)中进士,选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

  • 四书正学渊源

    十卷。明章一阳编。一阳,金华(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编此书旨在阐扬金华学派乃朱子之正宗,并非为发明四书。黄干乃朱熹弟子,何基受业于黄,王柏受业于何,后又传金履祥、许谦,皆以朱学正宗自居,一阳于是取

  • 周礼聂氏音

    一卷。聂氏撰,清马国翰辑佚。聂氏不详何人,聂氏书隋唐志皆不著录,唯陆德明《经典释文》引之,盖早已亡佚。马国翰从《经典释文》中辑得聂氏音十条,其中《地官》七条,《春官》二条,《冬官》一条,裒为一卷,刻入

  • 胪传纪事

    一卷。清缪彤撰。缪彤,字歌起,吴县人。康熙进士,殿试第一,官侍讲。后归家不予时事,立三畏书院、刊《曹月川家规》、《蔡虚齐密箴》,并有《双泉堂集》。是书专纪殿试以后各典礼情况。康熙六年三月乙亥,赐缪彤等

  • 运渎桥道小志

    一卷。清陈作霖撰。陈作霖,字伯雨,江宁(今南京)人。世居讲堂大街,后移红土桥。皆与玉带河为遗。河即古之运渎也。《运渎桥道小志》光绪原刻本。以水为经,以桥为纬。虽纵横仅十里,而里巷旧闻,先辈懿行,人情风

  • 左传旧疏考正

    八卷。清刘文淇(1789-1856)撰。文淇字孟瞻,仪征(今江苏仪征)人,清代著名经学家。嘉庆二十四年优贡生,为侯选训导。贯穿群经,对《左传》用力尤勤。唐孔颖达《五经正义》行,汉魏六朝诸儒说经之书逐渐

  • 莎车行纪

    一卷。清倭仁撰。倭仁(1804-1871)诉,字艮斋。蒙古正红旗人,乌齐格里氏,道光进士。道光二十四年(1844)任大理寺卿。喜谈宋儒性理之学,为咸丰同治年间著名的“理学大师”。同治元年(1862)升

  • 水南稿

    十九卷。明陈霆(约1515前后在世)撰。陈霆,字声伯,德清(今浙江德清县)人,生卒年不详。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刑部给事中,正德初,因忤刘瑾,谪六安。后起历山西提学佥事。著有《两山墨谈》、《山

  • 尚书讲稿思问录

    二卷。清官献瑶撰。官献瑶字石溪,福建德化人,乾隆四年进士,官至司经局洗马。讲稿系官献瑶在太学为诸生讲演时而作,官氏谦逊而不自以为是,故名其稿为“思问录”。卷首有自序,作于乾隆癸已(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

  • 盐法考

    十卷。不著撰人名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疑其为明末人所作。考辨各代盐法之沿革演变,时间下限为明崇祯初年。无序目,先总论,后按地域分述,包括两淮、两浙、长庐、山东、福建、河东(黄河以东,即今河北、河南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