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北海经学七录

北海经学七录

十一卷。清孔广林(见《六艺论》辑。按此书即《郑志》,为《北海经学七录》第七种,后编入《通德遗书所见录》,为第十七种。《所见录》有嘉庆十八年(1813)孔氏后记,云:“岁在甲午(乾隆三十九年)辑《易注》、《书注》、《驳异义》、《针膏肓》、《发墨守》、《释废疾》、《郑志》》为《北海经学七录》。自是日积月累,前后共得十有八种。丁酉(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春,汇为一集,叙而录之,题曰《通德遗书所见录》,凡七十二卷。”乾隆四十五年(1780),余姚卢文弨《致葓谷书》(即孔葓谷)云:“令侄丛伯所辑《郑志》,极佳,在诸本中最有条理。且点划亦致不苟,几与相台岳氏所刻诸经相伯仲。”乾隆四十九年,卢文弨以此书一部赠吴骞,今犹载《拜经楼藏书题跋记》中。孔广林所辑此《郑志》,最早见于《后汉书·郑玄传》,云“门人相与撰玄答诸弟子问《五经》,依《论语》作《郑志》八篇。”《隋书·经籍志》著录《郑志》十一卷。题魏侍中郑小同撰。《两唐志》著录《郑志》九卷,不题撰人。唐刘知几《史通》云:“郑君卒后,其弟子追论师所著述,及应对时人,谓之《郑志》。”此书作者前后抵牾,当从本传及《史通》。清《四库提要》将本传和《隋志》结合起来。谓“追录之者诸弟子,编次成帙者则小同。《后汉书》原其始,《隋志》要其终”。可备一说。此书至宋《崇文总目》,始不著录,可知宋以后亡佚。《四库提要》著录《郑志》三卷,《补遗》一卷,不知何人所辑。以校库本,库本后出而不及孔本收采详备;孔本分录为卷,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各一卷,外加《杂问》一卷;各条下孔本俱注明出处。内中文字互有出入之处,当兼采他本合而观之。有乾隆甲午(1774)古俊楼校刊本,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

猜你喜欢

  • 新编诗义集说

    四卷。明孙鼎(生卒年不详)编著。孙鼎字宜铉,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永乐中领乡荐,任松江府教授。正统间,擢监察御史。提督南畿学政,与吉水刘靓、李中齐名,有吉水三先生之称。《新编诗义集说》简称《诗义集说

  • 松乡文集

    十卷。元任士林(1253-1309)撰。一名《松山先生文集》。士林字叔实,号松乡。奉化(今属浙江)人。以郝天挺荐,授安定书院山长。“此集所录,碑志居多,大抵刻意摹韩愈,而其力不足以及愈。”(《四库全书

  • 余清斋帖

    二十四卷。明吴廷(生卒年不详)辑。吴廷(即吴廷羽),字左干,安徽休宁人。吴廷羽善画佛像。其子吴用卿喜收法书名画,吴廷羽便据之编辑《余清斋帖》。该帖正帖十六卷,续帖八卷,其中所收书迹多经董香光和杨明时鉴

  • 迩训

    二十卷。明方学渐(约1573年前后在世)撰。方学渐,字达卿,号本庵,桐城人,生卒年均不详。官大理寺少卿。著有《桐彝》三卷等。《迩训》一书专载方学渐家乡人物的言行、事迹、交谊和他的先世可以效法的事迹的笔

  • 大冶县志

    九卷,清谢畬修,胡绳祖纂。谢畬,广东英德人,官大冶知县。胡绳祖,字畏思,本县人,举人,官江南潜山知县。县志始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县令张泉创修,宣德初年县令梁嵩续修,万历十二年(1584)县令吴

  • 纂修即墨县志

    二卷。佚名纂。康熙十一年(1672),朝庭命各省普修邑志,即墨知县乃奉命修志,遂成新志。《纂修即墨县志》康熙十一年(1672)剜改明刻本。此志板刻质量极差,残缺漫灭,几不可读。其体例大部分承袭旧志而作

  • 东嘉先哲录

    二十卷。明王朝佐(?~1599)撰。王朝佐,字廷望,平阳(今浙江省平阳县)人,明宏治九年(1496)进士,官南京工部员外郎。“东嘉”即“东嘉州”,唐武德年间建,贞观年间废,明朝时属温州。《东嘉先哲录》

  • 方简肃公奏疏

    一卷。明方良永著,良永,字寿卿,号松崖,莆田人(今福建莆田县东)。弘治三年进士,授刑部湖广司主事,历官南京刑部尚书,谥简肃。正德初太监刘瑾窃国柄,良永刚直,不为屈膝。官渐江左布政使时,内臣钱宁勒索三万

  • 韩氏三礼图说

    二卷。元韩信同(生卒年不详)撰。韩信同,字伯循,号中村,福宁(今福建霞浦)人。昔陈普在闽倡道学,少有人信,独韩信同与其友杨琬、黄裳从之,刊落旧闻,贯穿周程张朱之说。曾为云庄书院山长,以四书六经授,从者

  • 半隐集

    十卷。明陈衡(约1431前后在世)撰。陈衡,字克平,淳安(今浙江淳安县)人。明永乐十五年(1417)举人,官亳州学正。著有《半隐集》。是集凡十卷。其中序四卷,记一卷,说一卷,诗四卷,末附杂文及陈衡外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