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切韵求蒙

切韵求蒙

一卷。清梁僧宝撰。梁氏本名思问,字伯乞,号寒白退士,顺德(今广东顺德县)人。咸丰九年(1859年)进士。精音韵学,尚著《四声韵谱》十六卷。二书相辅而行,是阅读《广韵》的参考书。《切韵求蒙》是表现中古语音的韵图。它把《广韵》的二百零六韵分归十六摄,其次序为:通江宕梗曾深咸臻山止蟹果假遇流效。梁氏云:“此诸摄诸韵次序,俱按今音(案指中古音),又参之古音(案指上古音),细求其转变之故,几经审定,然后编次,不敢漫沿旧说也。计自通至山,凡九摄,平上去入四声相承一贯,而肿隐焮没四部皆以一韵兼承两韵;自止至效,凡七摄,平上去三声相承一贯,与通江宕梗曾臻山共入。惟深咸入声不相通。又祭废夬泰四部皆无平、上声。”它打破《四声等子》等书的内外转界限而重加排定,使各摄按类相从,条理井然。在声母方面,仍沿用三十六字母,但发音部位采用牙、舌头、舌上、重唇、轻唇、齿头、正齿、喉、半舌半齿等名目,废弃宫商角徵羽等名,认为这是“好异者之所为”,所以“概不取”。《切韵求蒙》分开合两呼,每呼四等。共列八十八图,把《广韵》的冬与钟、唐与阳、登与蒸、臻与殷、歌与戈等韵同列一图,其他各韵分别自立一图(有开合之分者立两图)。一图之内,最右一栏标明摄、呼、等,兼注“轻”、“重”。横列三十六字母,但不象《四声等子》排为二十三行,也不象《切韵指掌图》将三十六字母一字排开,而是把声母标目分别列于各等列栏中。入声韵配阳声韵,阴声韵则“借入声字”以配之。借入之字外加方围以为标志。梁氏认为入声韵配阳声韵是音韵转变的正轨,入声韵与阴声韵也有密切关系,所以才“借用”入声韵兼配阴声韵。在韵图列字上,梁氏“悉主《广韵》,辅以《集韵》、《玉篇》,凡后出俗字、俗音概不取”。梁书以《广韵》为依据,表现了中古音系的结构,列字颇严谨。此书光绪三年(1877年)写成,有光绪十六年(1890年)刊本,1955年古籍出版社曾据此本影印流通。

猜你喜欢

  • 经义文要

    十卷。清李元春辑。首有李氏自序,称“以文明经,犹之以经明道。汉人训诂不言文,自是文之一体。唐宋以后文不尽说经,而说经之文贵”。又说“汉魏时郑王便分门户,至宋每翻旧说,近则又多遵汉以斥宋。不敢以私见分左

  • 三元参赞延寿书

    五卷。元李鹏飞(生卒年不详)撰。李鹏飞,自号九华澄心老人。池州建德(今属安徽贵池)人,以行医济人为乐,终为名医。编撰《三元参赞延寿书》五卷。《三元参赞延寿书》,又称《三元延寿参赞书》。此书篇首有四序三

  • 中庸本解

    二卷。清杨亶骅(详见《古本大学辑解》撰。是书首有自序,序后又有提要。言全书以“道不远人”句为宗旨,以“仁者人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两人字为枢纽。每段提掇人字,都以阐明“道不远人”之旨。书中也参用朱注及诸

  • 溪山堂草

    四卷。明沈思孝(1542-1611)撰。沈思孝,字纯,浙江嘉兴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累官右御史。著有《奏录》,已著录。是集乃其晚年之作。凡四卷。思孝名入琅琊四十子之列。论者称其晚交姚士粦,故间

  • 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

    三卷。五代后蜀彭晓(生卒年不详)撰。彭晓,字秀川,号真一子,永康(今四川灌县)人。飞鹤山道士,仕后蜀孟昶,为朝散郎,守尚书祠部员外郎。受赐紫金鱼袋。撰有《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又称《周易参同契通真义

  • 诗辨妄

    六卷(已佚),郑樵(1103-1162)撰。郑樵字渔仲,晚年居于闽夹漈山中,学者称为“夹漈先生”。南宋史学家。他于史学推崇司马迁、刘知几;于学术注重实地考查、不空谈心性。对天文、地理、博物,音韵也有丰

  • 月令解

    十二卷。宋张虑撰。生卒年不详。虑,慈溪人。庆元进士,官至国子祭酒。此书乃虑端平初年入侍讲幄时所纂。未及竟,以病归。家居时续完并上表于朝。《月令》为《礼记》篇名,记述每年十二个月的时令及其相关事物,并把

  • 樊致虚诗集

    四卷。明樊良枢(约1619年前后在世)撰。樊良枢,字尚植,一号致虚,江西进贤人,生卒不详。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官至浙江提学副使。著有《樊致虚诗集》。是集为良枢诗集,凡四卷:《匡山社集》一卷

  • 鸣鹤堂文集

    十卷。清任元祥(约1661年前后在世,生卒不详)撰。任元祥字王谷,后更名源祥,自号善卷子,学者称息斋先生。阳羡(今江苏宜兴)人。明末诸生。入清则绝意仕进,以布衣终老。任元祥与陈维崧、侯方域及魏禧为文友

  • 春秋公羊颜氏记

    一卷。汉颜安乐撰,清马国翰辑。颜安乐字公孙,鲁国薛(今山东滕县南)人,汉代著名公羊学家。他是眭孟的姊子,家贫勤学,官至齐郡太守丞,后为仇家所杀。《汉书·儒林传》说颜安乐与严彭祖一起师事眭孟,由是《公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