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净土圣贤录

净土圣贤录

九卷。清代居士、学者彭际清,一名彭绍升撰。彭际清生平事迹详见《居士传》辞条。际清乃是“素服儒风,兼修净行”的学者。约在乾隆四十八年(1783)以前,他的侄儿希涑初发愿成际清想编成有关吴修持净土者事迹一书的志愿,际清便为之发凡起例,指导撰述,编成此录。《净土圣贤录》一书,为传记体佛书。全书共分十科:即净土教主第一,录阿弥陀佛;阐教圣众第二,录观世音菩萨等九位圣众(以上第一卷);往生比丘第三,录慧远等二百五十二人,附见慧持等二十四人,共二百七十六人(以上第二至第六卷上半卷);往生比丘尼第四,录慧木等十一人(以上第六卷下半卷);往生人王第五,录乌苌国王一人;往生王臣第六,录七万释种与刘程之等三十三人,附见王仲回等八人,(以上第七卷);往生居士第七,录差摩竭等七十一人,附见沈宏等五人,共七十六人(以上第八卷);往生杂流第八,录张钟馗等十七人;往生女人第九,录书提希夫人等七十九人,附见韦提希的五百侍女;往生物类第十,录鹦鹉等三物(以上第九卷)。引用材料多达一百三十余部,还有僧素风、鹤峰、旅亭等十一人的口述材料。每传之末多注明引文出处,以备学人查对。本传的的特点是:一、一改以前以中国僧人为首,不问净土源流之缺欠,而是注重探本穷源,人物不限东西。所以首标教主阿弥陀佛,以源远渐当世序顺记录。二、本录理论与事迹并录,足以概观传记人物全貌。三、本书采取“庸行”与舍身并录做法,使所收人物类别更为齐全。四、本录以教义为准,凡不合教义之人物,概不收录,更集中地体现了净土宗的人物。五、本录不以一言一事之失,而舍其人物不录,而是“对各人行事以末后为凭,不论既往之失。”六、人、物平等兼收,体现了佛法平等的教义。此录可称得上是以前各种往生传录之大成。此录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参考价值。现见载版本有《清史稿·艺文志》,清乾隆四十八年二林居刊本。

猜你喜欢

  • 吴中往哲记

    一卷。续吴中往哲记 一卷。续吴中往哲记补遗 一卷。《吴中往哲记》明杨循吉(1456~1544)撰。“续记”和“补遗”黄鲁曾(1487~1561)撰。杨循吉,字君谦,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成化年间

  • 兰石词

    一卷。清董佑诚(1791-1823)著。董佑诚初名曾臣,字方立,江苏阳湖人,嘉靖举人,少喜文章,后肆力于律历数理与地名物之学,著有《董方立甲乙集》。董氏幼时即弃词赋之学,“于词尤不常作”(《序》),但

  • 归州全志

    二卷,明王锡修,张时纂。王锡,官归州知州。张时,官训导。州志,《宋史·艺文志》有林仁柏《古归志》十卷,嗣后文渊阁书目旧志有宋元《归州郡志》一册、《归州志》一册、明初《归州秭归志》二册,俱无可考。嘉靖二

  • 乐述可知

    七卷。清陈本撰。本字汝立,号筠亭,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其好儒学,尤尚谈乐学,所撰《乐述可知》凡七卷,卷一、二为律图及附述,卷三、四为律原及附述,卷五、六、七为律吕。律图系由十二律吕配合诸图,均依据《

  • 陆氏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校正

    二卷。清赵佑(详见《毛诗草木疏校正》)撰。此书卷首有赵佑己亥序和辛亥跋。三国时吴陆玑有《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四库全书》已著录。然陆氏之书通行本伪缺颇多。佑取陶宗仪说郛本及毛晋广要本并诸家别录,校其异

  • 说文述谊

    二卷。清毛际盛(?一1791)撰。际盛字清士,宝山(今属上海市)人。师事钱大昕,曾主讲泰山书院。治《说文》有年,著作尚有《说文新附通谊》。是书自序云:“己酉(1789年)九月,归自江夏,始成《述谊》一

  • 桂阳直隶州志

    二十七卷。吴嗣仲等修,王闿运纂。吴嗣仲,字春谷,保山人,举人,同治六年(1867)任桂阳知州。王闿运,字壬秋,号湘绮,湘潭人,举人。《桂阳直隶州志》同治七年(1868)刻本,共二十七卷首一卷。类目依次

  • 花草蒙拾

    一卷。清王士正撰。王士正生卒年未详。著有《精华录》。花草者,谓花间草堂。蒙拾者,以为未及广为扬榷,且自愧童蒙,谦辞也。此为作者就读花间草堂时,随笔写记者,间亦及友朋之作。此书专门品评《花间集》与《草堂

  • 外科全生集

    见《外科证治全生集》。

  • 道园学古录

    五十卷。元虞集(1272-1348)撰。集字伯生。崇仁(今属江西)人。从学于吴澄。累官至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文宗时受命与中书平章越世延等修《经世大典》。此集共四编:《在朝稿》二十卷,《应制稿》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