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书类纂

六书类纂

九卷。清吴锦章(生卒年不详)撰。锦章兴山(今属湖北)人,尝为官于湖南。是书分类纂集说解,旨在为读者解决六书之惑。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五卷为原体篇、偏旁考、补逸、篆文类似考、建首之文,下编四卷为分析本字通假、正讹、杂说、附《字学寻源》。今摘原体篇要点于下:“指事之别于象形者,形祇一物,事赅众物。故一举‘日’、‘月’,一举‘上’、‘下’。指事亦得象形,盖有事则有形。由形以见意,故指事之文或称象形者,象其意耳,实与专象形者不同。”“独体成文为指事,合体成文为会意。合体之字固有属指事者,不能隶之会意,则虽合两文三文而成字者,皆应归指事中。”“六书之兴以象形为最古,自书体屡更,全失本形,取许书分别其形,自可贯通其义。”“象形与指事各文多为部首,尤为形声会意诸法所自出。”“会意之文与指事易混,许君之例必两文三文各有实义,彼此参合者乃为会意,若一文有实义,一文无实义,及所配不成,但见其象者,则皆指事之字。”“转注一法,戴东原主互训之论,桂段宗之。朱氏骏声以引申为转注,自信突过前贤;信如其说,九千余字无引申之义者几何?考本书说解,转者运也,注者灌也,必主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形声之字皆合两文而成,转注之字或取其意以配声,或取其声以配形,彼此之意宛转灌注,而究有一未成形者合之,与‘江’、‘河’之例迥不相符。”“假借一法,以一字作数字之用,而所用者实无其字,所谓‘依声托事’者也。至本有其字而以他字代之,及音义相近互相替换,在此作某,在彼作某,是为通用,不得谓之假借。”这些说法,基本合于许书之意,端绪分明,有助于初学。是书有光绪十七年(1891)刊本。

猜你喜欢

  • 韵英

    一卷。唐元庭坚撰,近人龙璋辑。以《韵英》名书者,隋唐凡三见,一为《隋书·经籍志》所载释静洪《韵英》三卷、一为《唐书·艺文志》所载玄宗《韵英》五卷、一为宋王应麟《玉海·南部新书》载天宝初,陈友元庭坚《韵

  • 药房樵唱

    三卷。《附录》一卷。元吴景奎(1292-1355)撰。景奎字文可。兰溪(今属浙江)人。曾为浙东宪府掾刘贞从事。后署兴化县儒学录,不就,卒于家。黄溍撰其墓志,深相惋惜。此集为景奎子履与其门人黄琪所编。其

  • 阙里讲经编

    一卷。近人徐天璋(详见《诗经集解辨正》)撰。民国六年(1917),曲阜开讲经大会,徐天璋前往讲述,诸生笔录,汇成此编。于十三经中,各讲数条,大多能独出己见,发前人之所未发。尤善者,如讲“方命圯族”、“

  • 字林考逸

    ① 八卷。清任大椿(1738-1789)撰。大椿字幼植,又字子田,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官礼部主事,任四库全书纂修。通礼,精考据,尤长名物训诂,著作尚有《释缯》、《深衣释例》、《弁服释例》、《小学钩沈

  • 静观堂集

    十四卷。明顾潜(1471-1534)撰。顾潜,字孔昭,号桴斋,晚号西岩,昆山(今江苏昆山县)人。明弘治九年(1496)进士,官至直隶提学御史,改马湖知府未任,罢归。著有《静观堂集》。是集凡十四卷。收诗

  • 衡阳县志

    ①四十卷,首一卷。清阎肇烺等修,马倚元等纂。阎肇烺,昌乐人,曾任衡阳县知县。马倚元,邑人,曾任广东钦州知州、翰林院庶吉士。衡阳县志,康熙年间曾两修,雍正年间再修,至乾隆年间知县陶易则已四修。此志则续陶

  • 时一吟诗

    四卷。清黎耿然(约1671年前后在世)撰。黎耿然,字介庵,晋江(今福建厦门市)人。生卒年不详。久困诸生,乃弃文从军,积功官至云南总兵。著有《时一吟诗》。是集凡诗四卷。多为率意吟咏而成,故诗格不高。盖作

  • 沈氏改正揲蓍法

    一卷。近人杭辛斋撰。杭氏同乡沈善登曾著《需时眇言》十卷,论述《周易》之中的象、数、筮,进而阐明《易》之大旨。杭氏以为此书虽精严详密,但叙述过于繁复,使读者很难看懂。故节录其《原筮》一篇中的观点及揲蓍图

  • 古今评录

    四卷。明商维浚(生卒年不详)撰。商维浚,字初阳,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著有《商氏稗海》、《古今评录》等书,其它事迹不详。此书皆借古事立论,仍不出明季纤巧之习,虽间或也有考证,但多疏舛。如论以船量物

  • 广快书

    五十卷。明何伟然(详见《快书》条)编、吴从先(生平事迹不详)订。何伟然曾与闵景贤同编《快书》五十种,后又订五十种广之,故曰《广快书》。所采皆取明人说部文献,每一书为一卷,如《槎庵燕语》一卷,明来斯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