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书旧义

六书旧义

一卷。近代廖平(1852-1932)撰。廖平字季平,晚号六译,四川井研人。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曾任尊经书院、四川国学院教职。早年受王闿运的影响,专治今文。其学多变,好立新说,不拘古训。著作尚有《穀梁疏证》、《公羊解诂》、《诗经经释》、《楚辞新解》等。部分著作汇刻为《四益馆丛书》,后又增刻为《六译馆丛书》。此书本班固四象之说,就其形事意声四字而论曰:“造字之序,始‘形’,次‘事’,次‘意’,次‘声’,四门而止。最初造字,只好作画,‘象形’在先,象形皆实字。有物即有‘事’,故于象形外,别出‘象事’一门,象事在半虚半实之间。至‘象意’则全为虚字,但有其‘意’,并无‘形’、‘事’之可言,故象意皆虚字。一实、一虚、一半实一半虚,可造之字尽此三门。至于‘象声’则后来续造,以济形事意之穷者,初无深意,最滋繁衍。”至于转注、假借,廖氏亦以为用字之法,一事之义以数字形容之为转注,本无其字以声定名为假借。他说:“六书‘事’与‘形’对,‘声’与‘意’对。‘转注’之对‘假借’,不惟其名目也。假借因无为有,转注化多为少。假借所以济穷困,转注所以驭繁难。假借异实而同名,转注异名而同实。假借为象声之古法,转注为象意之旧章。假借必单词只字,转注为骈语连文。假借事尚质朴,转注意取文备。”基于此说,他析象形为一正例十变例,象事为八例,象声为一正例一变例,转注为三正例七变例,假借为一正例十六变例(他以为象意字最少,未分类),奇特乖谬,逻辑混乱。胡朴安云:“往时刘申叔(即刘师培)尝为余言,廖季平之说六书极善。时而未读其书,兹细核之,极为可疑,如其举例,是词书而非字书。”(《中国文字学史》四百三十页)确乎如此,廖氏之言六书,不只是字本位,往往是词本位的。此书有廖氏自刊的《六译馆丛书》本。

猜你喜欢

  • 纂喜庐丛书

    四种,二十三卷。清傅云龙编。傅云龙字懋元,德清(今浙江省德清县)人。生卒年不详官至直隶候补道,光绪时曾游历日本,在日本时,傅云龙搜集中土已佚的宋元旧刊,仿黎庶昌《古逸丛书》刻成此书,收书四种:何晏集解

  • 古今楹联汇刻

    十二卷。清吴隐辑刻。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收明至近代楹联三百余通。先以摄影缩小后上石。每联前各刘书者小传。俞越题跋说,古无楹联,宋以来稍有见者,至明乃盛,近世以来多有集古碑帖为联,而集联为帖,则

  • 诗经六帖

    十四卷。明徐光启(1562-1633)撰。清范方重订。光启明代科学家、政治家。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今上海市)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从意大利人天主教耶苏会传教士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等,

  • 有恒心斋全集

    四十三卷。清程鸿诏撰。程鸿诏,字伯旉,安徽黟县人。生卒年不详。程鸿诏少丧父,由母亲教其读书,能读父亲遗留之书。又从明师益友游,足迹半天下。三登乡榜,一任校官。他居家来任官时,乡中饱学之士,多愿与其交往

  • 道德经考异

    二卷。清毕沅(详见《夏小正考注》)撰。据毕沅自序所述,所见《老子》注家,不下百余本,其佳者有数十本。唯唐代傅奕注本多与古本相近,所以就傅奕本互相参照、校注,间有不合于古本的,就采众说以定所从。《道德经

  • 求阙斋日记类抄

    二卷。清曾国藩(详见《求阙斋读书录》)撰。此书由王启原分类辑录曾国藩日记而成,上卷分问学、省克、治道、军谋、伦理五类,下卷分文艺、鉴赏、品藻、赜养、游览五类。有一定价值,可供研究曾国藩思想、活动及近代

  • 续文选

    三十二卷。明汤绍祖(生卒年不详)编。汤绍祖字公孟,浙江海盐人。系东瓯王汤和后裔。此编成于万历三十年(1602)。采自唐及时诗文以续《昭明文选》之书。然所录止唐人、明人,无五代、宋、金、辽、元。明人只取

  • 南靖县志

    十卷,首一卷,清姚循义修,李正曜纂。姚循义,浮梁人,拔贡,乾隆七年(1742)任南靖县知县。李正曜,儒学教谕。南靖县志,始修于明万历二十七年邑令陈宗愈。其后一百五十年,官者近百人,无过问修志事者。姚循

  • 古文坪厅志

    十六卷,清董鸿勋纂修。董鸿勋,字湘冷,直隶开州(今河北)人,曾任古文坪厅同知。古文坪厅向无专志,仅《永顺县志》中,附有古厅辑略三十三页。董鸿勋任同知后,励精图治,毅然以创修厅志为己任,得士绅司绘事分采

  • 诗经主义

    四卷。明杨于庭(生卒年不详)撰。杨于庭字道行,一字冲所,全椒(今属安徽)人。万历进士,曾任兵部职方司郎中。工诗,著有《春秋质疑》、《杨道行集》等。该书不刊原文,只录诗题,先总述诗旨,再分章串讲,“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