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伤寒论集注 附本义

伤寒论集注 附本义

伤寒论集注》六卷,《本义》一卷。清张志聪(详见《素问集注灵枢集注》撰。张氏自称于仲景书致力最久,历经十二寒暑,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撰成此书。后又历经数年,虑有未尽之意,复聚同学及门人参正讲求,加以订正,主要由门人高世栻重予编撰补订成书,故卷首署高世栻纂集。此书卷一、卷二为太阳脉证篇;卷三为辨阳明、少阳病脉证篇;卷四为辨太阴、少阴、厥阴病脉证篇;卷五为辨霍乱病脉证、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辨痉湿暍病脉证、辨可不可下、汗、吐病脉证;卷六为辨脉法、平脉法。张氏对《伤寒论》颇有研究,认为《伤寒论》虽是论述外感之书,但若能懂得它的理法,掌握主要的辨证关系,则一切疾病的症结,都不难迎刃而解。主张研究《伤寒论》应从五运六气入手,方能得其大义等等。此书即汇集了张氏的研究心得,同时又撷取前贤注疏,将《伤寒论》中内容相似条文汇为一节,概括注论,纲目清晰,便于后人掌握。对前人注疏未当者亦加以批评。如谓成无己旧注中以风伤卫、伤寒营脉缓为中风、脉紧为伤寒、无汗宜麻黄汤、中风、恶风有汗宜桂枝汤为说皆未当。此书对后世医家影响较为深远。此书后附《本义》一卷。有平远楼刻本,同治九年(1870)内邑公局刊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校经山房印本。

猜你喜欢

  • 春秋明志录

    十二卷。明熊过(详见《周易象指决录》)撰。此书辨驳《公羊》、《穀梁》及胡安国《春秋传》之失,尤其攻击《左传》一书。如隐公八年“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庚寅,我入祊”。熊氏认为是“郑庄公欲离宋党,故以赂饵

  • 九愚山房诗集

    十三卷。明何东序(约1568年前后在世)撰。何东序,字崇教,号肖山,山西猗氏(今临猗)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今陕西绥德)。何东序能为诗,尤喜作古乐府。凡郭茂倩《乐

  • 板桥杂记

    三卷。清余澹心撰。明末,名士集于江南,余澹心以闽侨人才,来游国学,遂迁居金陵。文酒之咽、丝竹之场,皆所亲历。春灯燕子,转瞬兴亡,回溯袭游,作此记,此记分三卷,上卷记雅游,中卷记丽品,下卷记轶事,卷端自

  • 唐四家诗

    八卷。清汪立名(生卒年不详)编。汪立名,号西亭,婺源(今属安徽)人,官工部主事。通六书,有《钟鼎字源》、《白香山诗集》和《唐四家诗》。是集为唐诗合集,凡八卷。所选录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四家诗,

  • 陆氏春秋穀梁传异文辑

    不分卷。清沈淑(详见《春秋左传分国土地名》)撰。该书是他所辑《陆氏经典异文辑》中的一种,不分卷,也不载《春秋穀梁传》全文,仅据陆德明《经典释文·春秋穀梁音义》中所引的《春秋穀梁传》异文,汇辑成编,而依

  • 考亭渊源录

    二十四卷。明宋端仪(生卒不详)撰。宋端仪,字孔时,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县)人,明成化十七年(1481)进士,官至广东提学佥事,著有《立斋闲录》等。《考亭渊源录》仿朱熹《伊洛渊源录》,叙录朱熹及其师承渊源

  • 碑别字

    五卷。清罗振撰。罗振,字佩南,一字佩蘅,浙江上虞人。邑诸生。书前有光绪十一年(1885)罗振玉序及其所撰传略。书以五声分。每卷之中刺取两汉迄宋各种碑志、造像石刻,凡不见于字书之别字,依韵辑录。每一字后

  • 四书正学渊源

    十卷。明章一阳编。一阳,金华(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编此书旨在阐扬金华学派乃朱子之正宗,并非为发明四书。黄干乃朱熹弟子,何基受业于黄,王柏受业于何,后又传金履祥、许谦,皆以朱学正宗自居,一阳于是取

  • 游南岳记

    ①一种,清金之俊撰。金之俊(1593-1670),字岂凡,又字彦章,号息斋。明万历进士,官至兵部侍郎,明亡,降清,仍任原官。曾疏请下蠲租诏安抚民心,并荐明官丁启睿等多人。顺治二年(1645),条陈疏通

  • 玉山纪游

    一卷。元顾瑛(1310-1369)纪游唱和之作,明袁华厘定成帙。顾瑛字仲瑛,号金粟道人,昆山(今属江苏)人。集中所游,自昆山以外,有天平山、灵岩山、虎丘、西湖、吴江、锡山、上方山、观音山,亦有远在数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