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正义

仪礼正义

四十卷。清胡培翚(1782-1849)撰。培翚字载屏,一字竹村,安徽绩溪县(今安徽省东南部)人。嘉庆进士,曾任内阁中书、户部主事。道光中假照案发,司员疏于检查监督者数十人,只有培翚及蔡绍江没有贪赃黩职,然而,仍然因为随同画诺而降级回家。主讲钟山云间书院,于泾川一再至,并且把引翼后进当作自己应尽的责任。培翚诚笃友谊,郝懿行、胡承珙遗书,全部依赖培翚次第付梓。道光二十九年(1849)卒,享年六十八岁。是书前面有罗惇衍作的序文,序称:绩溪户部胡先生,夙承家学(培翚祖匡衷有《仪礼释官》),邃精“三礼”。由于《仪礼》经为周公所作,有残阙而无伪托,郑注以后,只有唐代贾公彦疏盛行,而或解释经文而违背经的原旨,申述注而违背注的原意。因而,先生参稽众说,覃精积思四十余年,著成《正义》若干卷。先生自述其例有四:曰补注,补郑君注所未备;曰申注,申郑君注义;曰附注,近儒所说,虽异郑说,义可旁通,附而存之;曰订注,郑君注义,偶有违失,详为辨正。是书以“正义”为名的原因,是遵循以疏解注之例,因而,对于郑注全部加以收录,而对贾疏则有所删存。《清史》本传称是书上推周公、孔子、子夏垂教之旨,发明郑贾得失,旁逮鸿儒经生之所议,张皇幽渺,阐扬圣绪,诧为二千余岁绝学。这话对其赞扬虽然有些过当,然而,是书搜采之博、鉴核之精,论说之持平,诂解之求是,实为治《仪礼》家所罕见。是书所引,除诸经注疏外,还有诸史志之言《丧礼》者。其它如《白虎通经典释文》、《通典》、《通考》礼书诸书,如马王诸注及魏晋南北朝人注,凡是有所涉及者,无不加以搜录。宋元以来,诸儒著述涉及到本经者,譬如朱子《经传集解》(《丧礼》黄干修)、张淳《仪礼释误》、李如圭《仪礼集释》及《仪礼释宫》、杨复《仪礼图》、元代吴澄《仪礼逸经传》、敖继公《仪礼集说》、汪克宽《经礼补逸》、明代郝敬《仪礼节解》,清代顾炎武、毛奇龄、张尔岐、万斯大、方苞、吴廷莘、任启运、江永、沈彤、盛世佐、秦蕙田、徐乾学、卢文绍、任大椿、程瑶田、戴震、王士让、藏琳、金榜、段玉裁、阮元、张惠言、惠栋、褚寅亮、王念孙、钱坫、焦循、凌曙、胡承珙、徐养原、王聘珍、金曰追、吴卓信、郑珍等之书,对于是者加以阐明,对于非者加以辨正,对于可疑者加以保存。自贾疏以后,还没有如是书之博大精深者,此书确实为治礼家之杰作。此书有木犀香馆家刻本。

猜你喜欢

  • 徐都讲诗

    一卷。清徐昭华(约1701年前后在世)撰。徐昭华,字亦为昭华,另一说字伊璧,号兰痴,浙江上虞人,生卒年均不详。嫁骆加采为妻。工楷隶,善丹青。其父徐咸清与毛奇龄友善,奇龄暮年家居,徐昭华从其学诗,称女弟

  • 春秋惜阴录

    八卷。清徐世沐(详见《周易惜阴录》)撰。由于作者刻意推求经文之微言大义,结果往往失之迂曲,此书多有强辞夺理、难以服人的弊病;作者还节外生枝,将孔子的事迹硬行增入襄公二十二年以下的经文中,杂糅《春秋》与

  • 紫虚脉诀

    见《崔真人脉诀》。

  • 易读

    无卷数。清宋邦绥撰。宋邦绥字逸才,号况梅,长洲人。乾隆二年(1737)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此编采用《注疏》本。其凡例说“专为课子而成”,所以用行文体为讲书,使孺子易于记诵。又说“是书专奉朱注”,自序

  • 政训

    二卷。明彭韶(1430-1495)撰。彭韶字凤仪,莆田(属福建)人。天顺元年(1457)进士,历刑部员外郎。成化中因上疏忤旨下狱,后得释。孝宗时官终刑部尚书。彭韶秉节无私,事关大体,皆抗疏极论,贵戚近

  • 隆德堂诗文稿

    二卷。明魏纯粹(约1619年前后在世)撰。魏纯粹,字仲乾,河北柏乡人。生卒不详。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著有《隆德堂诗文稿》。是稿诗、文各一卷,多为其官永城知县时所作。末附其为御

  • 听月楼遗草

    二卷。清汪韫玉撰,汪韫玉,生卒年不详,字潜辉,又字兰雪,安徽休宁人,归安诸生金潮之妻,清代诗人。幼即聪慧过人。著有《兰雪诗钞》。《听月楼遗草》书前有秦潮、金成琏,汪滋畹所写序言,汪沦所写传记,共收诗一

  • 石居漫兴稿

    二卷。明陈器(约1430前后在世)撰。器字德器,自号三石山人,生卒年均不详。浙江临海人。正德九年(1415)进士。官至刑部郎中。尝得三奇石,置之别业以把玩,遂自号三石山人。著有《石居漫兴稿》二卷,本书

  • 蒲县新志

    八卷。清胡必蕃修,贺友范纂。胡必蕃字又宣,湖北孝感县人,出身举人,康熙十年(1671)任知县。葺学宫,修邑乘,革派,抚恤民困,招流移以实田畴,称为贤令。康熙十年胡必蕃为知县后,聘贺友范主纂邑县志。志书

  • 申报馆书目

    一卷,续集一卷。缕馨仙史(即蔡尔康)撰。又题作“尊闻阁主人(即《申报》创办人,英人安纳斯脱美查)”撰。历时六载,日搜月辑,计成五十余种,续集六十余种,各分类编定。有清光绪三年(1877)、五年(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