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今古文异同疏证

仪礼今古文异同疏证

五卷。清徐养原(详见《周礼故书考》)撰。是书列举郑注所载异文,为之疏证,凡是文有详略、义订两通之处,不再赘说。是书胜过宋世荦《疏证》,却逊色于胡承珙之《疏义》。例如,说古文多假借,又多从省,然而,纁裳摄酒,今文反而作熏作聂,这类情况可能是由于字体烂脱。著者不了解今文例用正字,也有用省体假借者,皆为当时承用字,并非由于烂脱。观视诸袗鞶,今文“视”写作“示”。说服说东,今文“说”皆写作“税”,可见,是书对于古今文用字之事例,未做进一步深究。以《士冠礼》注今文扃为铉,古文鼏为密,为郑注本说,今文扃为鼏,后人多闻铉,少闻鼏,于是以意改。著者不了解《说文》多根据古文,只云礼谓之鼏,并不录今文鼏。郑注经取易晓,因此,经写作肩鼏,而在注中重迭今文铉古文密,两书各自有事例,今天认为郑注本云今文扃为鼏,这是根据《说文》来改郑注,与段氏《说文》注补鼏字。又依据郑注来改《说文》者同一牵合。以《乡射》注今文无为今文无“奠于篚”三字,著者不知道此谓无奠于宾大夫之奠字(案:详见《仪礼古今文疏义》条下)。如果依据《燕礼》今文无奠于篚,认为这与之相同,与注释复奠之语意不相合。又认为执觯者为上文执觯者受觯,也昧及字之义。以《燕礼》注今文媵皆作腾为今文当作古文,隶释石经《仪礼》残碑,有盥洗升媵觚于宾,石经熹平所立,乃是今文,著者不知《礼记·檀弓》洗而扬觯,注礼扬作媵,射义扬觯而语,注今礼扬皆作腾,礼谓古文礼,今礼谓今文,则作腾者应当是今文,此注正确。《大射注》实际上是错误的。今天反而据彼以订此,可谓极其颠倒错乱。又凡是郑注所称今文者,是小戴所传高堂生之本,熹平石经乃兼取今古文,并非郑所谓今文本,其说也有牵拘之处。以《公食礼》注今文鮨作鳍,为鳍即鮨之俗字,脍用鮨,大概以脊肉为脍。作者不知道鮨、鳍乃是古今字,如同脊鬣则写作髻而不写作鳍。少仪夏古鳍,是假借字,鮨本鱼鲊,牛鮨应当把藏之法施于牛肉,不能认为是用脊肉。又以记注幂今文或作幕为今文当为古文,幂本来写作密,其写作幕的情况很少,因此,加上“或”字。作者不知道此谓今文之或本,不能认为古文幂偶作幕。以《士丧礼》注今文笏作忽为当云今文曶作忽,今文为妄人臆改。著者不知今文为古文之误,郑自用经典相承本作笏,其古文则写作忽。以《既夕》注古文幦为幂,为幂当依释文作幕。作者不知“幂”也就是“幎”字,《既夕》之白狗幦,也就是《周礼》巾车之木车犬,者幎之或体,古文自作幂,不作幕。以《士虞记》注古文曰左股上此字从肉殳,非殳矛之殳声,为应当以阮元校勘记作此字从肉殳声,股与膉字形和读音都不相类似,不可能致误,因此,郑释其偏傍以志疑。著者不知此字从殳,其读音如投,与股肱之股从殳矛之殳声乾不同,为今脰膉之正字,因此,今文易以膉。而注释以膉脰肉,又辨其声以明股之与脰音相近,而为古今字,并非有志疑之意。以上所述都有必要进一步商榷,黄以周《六书通敌》,对此已经有所述。然而,其书颇具汉学家师法,虽然不及胡书,却也足以用来考证。此书有南菁书院本。

猜你喜欢

  • 孟子外书

    ① 四卷。附一卷。汉赵岐的《孟子注》题辞中说,孟轲自撰法度之言,著书七篇,与《史记》同。又有外书四篇:《性善辨》、《文说》、《孝经》、《为政》。而《艺文志》则说,《孟子》十一篇,并为外书。旧本有四家注

  • 诗辨坻

    四卷。清毛先舒(1620-1688)撰。生平详见《声韵丛说》条,是编评历代之诗,首为总论,依次为经、逸、汉至唐、杂论、学诗经录、竟陵诗驳议,最后以词曲压卷。“坻”者,取扬雄“所作方言如鼠坻之与牛场,用

  • 两汉博闻

    十二卷。宋杨侃编辑。侃又名大雅,字子正,钱塘人(今杭州市)人,北宋端拱年间(988-989年)中进士,官至集贤院学士,生卒年不详。所编《两汉博闻》一书,乃《汉书》和《后汉书》之摘录,所摘内容以原书字句

  • 六书通故

    一卷。清黄以周(1828-1899)撰。以周字元同,号儆季,晚年改号哉生,浙江定海人。同治九年(1870)举人,官浙江分水县训导。精礼学,撰《礼书通故》《经训比义》、《子思子辑解》等。此书为《礼书通故

  • 十三经注疏锦字

    四卷。清李调元(1734-?)撰。调原字羹堂、赞庵、鹤州、号雨村、童山蠢翁,绵州(今四川绵阳)人。乾隆进士,历任广东学政,直隶通永道,曾因得罪权臣和坤,充军伊犁。聪敏好学,自经史百家以及稗官野乘,靡不

  • 知耻斋文集

    三卷。清谢振定(1753-1809)撰。谢振定字一之,号芗泉。湖南湘乡人。乾隆年间进士,官至御史。因巡视东城,焚烧和珅宠奴所乘之车,人称“烧车御史”。后升为礼部员外郎,因劳瘁卒。谢振定少有才,尚气节,

  • 味某华馆诗初集

    六卷。清陈鸿浩(生卒年不详)撰。陈鸿浩字曼寿,秀水(今浙江嘉兴)人。约嘉庆、道光时人。陈鸿浩生性淡泊,嗜金石文字,隶篆八分皆有法度,一室之间坟典参错,鼎彝斑剥,暇则吟咏其间,不以门外事为意。其诗亦略似

  • 龙州纪略

    二卷,清黄誉纂修。黄誉,字耐庵,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县)人,廪贡,嘉庆五年(1800)任太平府照磨。此志嘉庆七年(1802)成稿付梓。《龙州纪略》嘉庆八年(1803)刻本。分上下二卷,卷首四序,上卷舆

  • 医贯

    六卷。明赵献可(生卒年不详)撰。赵献可,字养葵,自号医巫闾子(一作“医无闾子”),鄞县(今属浙江省)人。学识渊博,尤擅易学而精医学。其医派出于薛己、张景岳,偏于温补,反对滥用寒苦攻伐,倡导肾水命火之说

  • 诗经教改

    十卷。明李经纶(生卒年及生平不详)撰。李经纶字大经,南丰(今属江西)人。该书始见于朱彝尊《经义考》,《四库全书总目》未曾著录。李经纶深受王柏《诗疑》的影响,认为秦始皇焚书之后,《诗经》许多篇章失传,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