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事图

仪礼事图

十七卷。吴之英(?-1918)撰。四川名山县(今四川省中部)人。由优贡于光绪十七年(1891)六月选灌县训导。其著述极多,有文集《天文图考》诸书及是书。本书前面有之英自序,序的大义是:善于言礼者,通晓事理,事有大小,经有详略,冓而会之,罔不贯者。古代礼仪不一定适合于当今,图训之何也?曰德与才故黎焉。天理人情,古今犹同。《管子》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造劳因佚,损益维斞。错其文,师其意,盖有不可与民变革者。往昔《奭固仪礼》,有器图,今撰事图,证器,亦用启奭固。(序末题“宣统辛亥八月望,名山吴之英图成标意”。)是书编次,依照原先的《仪礼》十七篇。首曰《士冠礼》,自筮日至庶子冠醮,为图十七;二曰《士昏礼》,自纳采至醴壻,为图二十三;三曰《士相见》,自士相见,至始见君,为图七;四曰《乡饮酒》,自戒宾至息司正,为图十九;五曰《乡射》,自戒宾至赞工即位,为图二十一;六曰《燕礼》,自先具至主人献庶子及左右正内小臣,为图十七;七曰《大射仪》,自张侯设乏至清乐公,为图二十一;八曰《聘礼》,自夕币至荐饔,为图三十七;九曰《公食大夫礼》,自先设至大夫相食,为图七;十曰《观礼》,自王使劳至诸侯觐为宫东箱,为图七;十一曰《丧服》,自斩衰裳苴绖杖绞带冠缨菅屦者,至五服升数,为图十四;十二曰《士丧礼》,自复至卜葬日,为图三十七;十三曰《既夕礼》,自启殡至朝祢庙,为图二十九;十四曰《士虞礼》,自侧亨爨位至祔,为图二十一;十五曰《特牲馈食礼》,自筮日至献公有司私臣,为图四十一;十六曰《少牢馈食礼》,自筮日至上嘏主人,为图二十九;十七曰《有司彻》,自彻设至不傧彻设后再告利成,为图五十五。按:《隋书·经籍志》有《三礼图》九卷,郑玄及后汉侍中阮湛等撰。又有《丧服》等图,以后皆不传。《四库》著录者只有宋代聂崇义《三礼图》。清代研究礼经者极多,张惠言著有《仪礼图》六卷,除了宫室衣服外,包括《士冠礼》、《士昏礼》至《少牢馈食礼》、《有司彻》,总共十七篇,都绘制成图。例如,《士冠礼》亦自筮日起,至不礼始加醮用酒,《士昏礼》自纳采纳吉纳征起,至壻见外舅姑。其他如《士丧礼》、《特牲馈食礼》、《有司彻》等之图,都不象是书之烦琐。然而,既然已经有图,就有想试行者,依图仿办自然不是难事。张氏为之于前,吴氏继之于后,象韩昌黎所说“惜不得及其时进退揖让于其间”者,今天竟然可以见其实事。清儒稽古之劬求详求实者,用意可嘉。此书有《寿栎卢丛书》本。

猜你喜欢

  • 东坡文谈录

    一卷。元陈秀民(详见《东坡诗话》)编。是书杂收诸家评论苏文之语,自为一卷。其所录大体取诸人常见之书,体例不一,没有什么特色。与其所编《东坡诗话录》相比,此编更滥及于诗。《四库全书总目》列为存目,并加以

  • 春秋比

    二卷。清郝懿行(详见《易说》)撰。该书撰成于嘉庆十四年己巳(1809),刺取《春秋》前后经文,分别部居。他以方苞《春秋比事》一书便于省记,删其繁复,订正舛误,以经证经,借以发挥经义。该书有清道光七年赵

  • 读书堂集

    四十六卷。清赵士麟(1629-1699)撰。赵士麟,字麟伯,号玉峰,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康熙三年(1664)进士,由平远推官补容城知县,累擢浙江巡抚,有政声,官至吏部侍郎,生平致力于宋朝理学濂洛关闽

  • 十六国春秋辑补

    一百卷,附纂录十卷。魏崔鸿撰,清汤球辑补。汤球,字伯玕,安徽黟县人。汤球曾从同县俞正燮、汪文台游,潜心经术,博闻强识。《魏书》记载崔鸿将著作传给儿子元后,元后于永安中才奏报其父之书,于是刊著赵、燕、秦

  • 十洲春语

    二卷。题二石生著。考二石生为姚燮自号,则作者为姚燮。姚燮(1805-1864)字梅伯,号复庄、大梅山民、二石生,浙江镇海人,清道光十四年(1834)举人,清代文学家、戏曲家。《十洲春语》为笔记文,成书

  • 伤寒辨证

    四卷。清陈尧道(生卒年不详)撰。陈尧道字素中,三原(今属陕西)人。著有《伤寒痘疹辨证》、《痘科辨证》等书。陈氏《伤寒论》详于治外感伤寒病,略于治外感温热病,且仲景“随经施疗,要不外于辨别表里虚实,阴阳

  • 类博稿

    十卷。《附录》二卷。明岳正(1418-1472)撰。岳正,字季方,一作秀方,号蒙泉,漷县(今北京通县)人。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授编修,进左赞善。天顺初,改修撰,入阁预机务,因忤曹吉祥、石亨,谪

  • 太镇海塘纪略

    四卷。清宋楚望撰。宋楚望,字荆川,当阳人,乾隆间进士。曾官江南直隶太仓州知州,加三级,记录四次,记大功八次。奉旨特升江南常州府知府。乾隆十七年(1752),宋楚望移牧太仓,见其地东北滨大海,望洋而惊。

  • 屏风帖

    一卷。宋王允初刻。王允初,生平及里贯不详。据《唐会要》载,唐太宗李世民曾于“正观”(可能是“贞观”之误题)十四年(641)书有“真草书屏风”,尽述前代得失与治乱之迹,以示群臣,且笔力遒劲,为一时之绝。

  • 唐四僧诗

    六卷。不著编者。此集共六卷。所录皆为唐僧人之诗。包括《灵澈诗》一卷、《灵一集》二卷、《清塞诗》二卷、《常达诗》九卷。据《书录解题》载《灵澈诗》、《灵一集》,皆一卷,而《清塞诗》与《常达诗》皆失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