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二李经说

二李经说

一卷。清李光墺、李光型兄弟合撰。李光墺(生卒年不详),字广卿,福建安溪(今安溪县)人,李光地从弟,好读书,曾在高学山中结茅为屋,潜心苦学,康熙辛丑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后官至国子监司业充纂修三礼官,享年六十九岁。光墺认为《春秋》四传应并习,不宜独宗,而胡传四氏学宜偏习,不得专习。所著有《考工发明》、《沈余诗文集》等。李光型(1676-1757),字仪卿,经学家,与兄光墺合称“二李”,少时曾一同受业于李光地,研究性理,尤其获益于林西铭。雍正进士,授彰德府管河同知。深通经术,曾任经史馆校对。著有《易通正》、《洪范解》、《诗六义记》、《文王世子解》、《天问解》、《农书辑要》等。本书为更定《小戴记·文王世子》篇错讹、脱漏而作。前段遍采异代教典以为世子法,所以每条用一“凡”字引例,而总结道,凡三王教世子,其义自见。后段则例举文王为世子之道和周公抗世子之法。书前有序,揭示主旨,章后有说,阐明其义。本书论《易》条理可寻,似乎胜过那些改经文以就己的人。认为“周公践阼”四字,不是衍文,也非缺文,乃是以冢宰摄行践阼之政,并非居摄天子之位,王莽不可以此援为口实,这种识解颇有见地。有昭代丛书本(详见道光本癸集萃编)。

猜你喜欢

  • 四书会通

    十一卷。清吴楚椿撰。是书分《学庸会通》、《论语会通》、《孟子会通》。《学庸会通》是乾隆四十六年(1781)所刊,《论语会通》、《孟子会通》俱是抄本。卷首有楚椿自序。《大学》独有总论,其书荟萃群注,不标

  • 警心类编

    四卷。明张位(详见《问奇集》条)撰。此书是张位罢相后所辑。所以书中多有老子谦退之旨、佛氏因果报应等。

  • 谚说

    一卷。清毛先舒撰。毛先舒(1620-1688)字稚黄,后改名骙,字驰黄,钱塘(今浙江余杭县)人。明诸生,入清不仕。先后从陈子龙、刘宗周学。喜音韵之学,工诗文,与毛奇龄、毛际可齐名,时称“浙中三毛,文中

  • 存审轩词

    二卷。清周济(1781-1839)撰。周济字保绪,一字介存,号止庵,荆溪(今江苏宜兴)人。少能属文,常与包世臣议论经世之学。曾研习兵书,兼习击刺骑射。嘉庆十年(1805)进士,授官淮安府学教授。因与知

  • 诗学正宗

    十六卷。明蒲南金(约1537前后在世)编。蒲南金,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嘉靖元年(1522)举人,官国子监助教。是书选历代之诗,起唐虞古辞,讫唐人近体。自四言至七言绝句,分为九体;每体中又分为正始、

  • 周子

    卷。吴周昭(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周昭字恭远,颖川人,官中书郎。附见《吴志·步览传》。《隋书·经籍志》儒家梁有《周子》九卷,失传。《唐书·经籍志》不著录,佚已久矣。《太平御览》引周昭新撰,即指此

  • 碑传集

    一百六十卷。清钱仪吉(1783-1850)撰。仪吉字蔼人,一字定庐,号衎石,又号星湖,浙江嘉兴人。嘉庆十三年(1808年)进士,官至给事中。该书记清代王侯将相百官及硕儒才彦之士,起自天命纪元,迄嘉庆朝

  • 仪顾堂集

    二十卷。清陆心源(1834-1894)撰。陆心源,字刚甫,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浙江吴兴人。咸丰举人,累官福建盐运使。心源一生藏书甚富,是近代著名藏书家。其藏书处有“皕家楼”,“守先阁”、“十万卷楼”

  • 需时眇言

    十卷。清沈善登撰。沈善登字穀人,浙江桐乡人。同治七年(1868)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此书第一卷为纲领。第二卷为原易、第三卷为原筮、第四卷为原象、第五卷为原数、第六七八卷为图说、第九卷为三表、第十卷为

  • 冶南五先生集

    六种。清王遐春编。王遐春,福建福鼎县人,贡生。王氏锐意搜集乡贤遗籍,并命其子王学贞校勘刊刻。王氏先于兴化、泉州、福宁三郡中得唐代四人著作,又附入后迁入闵的唐代韩偓二种。六种为唐欧阳儋《唐欧阳四门集》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