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言
一卷。明朝时意大利人利玛窦(详见《乾坤体义》条)撰。西洋人入中国从利玛窦始,西洋之教法传入中国也从利玛窦此二十五言始。此书大旨多剽窃佛语,而文词十分拙劣。大盖是西方之教只有佛书,利玛窦取而加以变幻,但终未能离其根本。待利玛窦入中国后,又常看儒家书,便又因缘假借以文其说,渐至蔓衍支离,不可究诘,而其却自以为超出三教之上。
一卷。明朝时意大利人利玛窦(详见《乾坤体义》条)撰。西洋人入中国从利玛窦始,西洋之教法传入中国也从利玛窦此二十五言始。此书大旨多剽窃佛语,而文词十分拙劣。大盖是西方之教只有佛书,利玛窦取而加以变幻,但终未能离其根本。待利玛窦入中国后,又常看儒家书,便又因缘假借以文其说,渐至蔓衍支离,不可究诘,而其却自以为超出三教之上。
六十二卷。明叶向高(1559-1627)编,林茂槐增删。叶向高字进卿,号台山,福清(今属福建省)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授庶吉士,不久晋为翰林院编修,他屡次上书反对矿监、税使,不被神宗采纳。很
一卷。清何若瑶撰。何若瑶,字石卿、广东番禺人。道光二十一年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卒年六十岁。《汉书注考证》卷首有他的自序。他撰此书目的在考证《汉书》旧注。如《景帝纪》“禁马高五尺九寸”,而《昭帝纪》中
二十卷。清许桂林撰。桂林字同叔,一字月南,辽宁海城人,嘉庆举人,专于易学。此书历数年编成,卷首有自序,叙述成书之原委;卷一至卷六为总论、易图、易理、易数、易用、易表六篇,卷七至卷十八为易说,均依本经为
三十卷,即《台湾外纪》三十卷。
一卷。著者不详。该书记吴三佳、尚可喜诸藩事迹,惟书中所记有极不切实处,且脱误甚多。现有《荆驼逸史》本、《明季裨汇编》本、《扬州十日记》合刻本,而以前本讹字较少。
一卷。梁周兴嗣撰。周氏生平著述,见《敦煌写本真草千字文》。此卷前后泐损,见存之文,自“安定”字起,至“阮啸”字止。此卷不讳“治”(唐高宗名)字,当为初唐遗物。唯书手甚劣,时有错别字,鲁鱼亥豕,层出不穷
见《产育宝庆集》。
二十八卷。清黎庶昌(1837-1987)编辑。黎庶昌,字莼斋。贵州遵义人。禀贡生。入曾国藩门下,与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同称曾门四弟子。光绪间历任驻英、法、德、日参赞。喜辑古籍,尝辑《古逸丛书》二十六
二卷。清王孝泳(详见《后海堂杂录》)撰此书是王孝泳游广西时所作。其中记述了粤事,而且有所考证议论,以岭西而名,但不记述其风土之内容。其中评李贽、屠隆、祝允明都极确切。其论徐炯注、李商隐文集、程婴、公孙
十八卷。清张联元撰。张联元,字觉庵,湖北钟祥人。天台为数山之总称。旧传高一万八千丈,周围八百里。上应台星,超然秀出。山有八重,四面如一。其界涉天台、临海、宁海、新昌、嵊县五县。东临大海。明万历时,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