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事物纪原

事物纪原

十卷。又题《事物纪原集类》。宋高承(生卒年不详)撰。明正统年间南昌简敬刊本,前有简敬作序,云:“作者佚其姓名。”但考据赵希弁《读书附志》云:“《事物纪原》十卷,高承撰,承,开封人。自博弈嬉戏之微,鱼虫飞走之类,无不考其所自来。”陈振孙《书录解题》亦云:“中兴书目作十卷,高承撰。元丰中人,凡二百十七事。今此书多十卷。且多数百事,当是后广之耳。”所以此书实出高承。也许简敬之序未加详考。现本所载凡一千七百六十五事。比陈振孙所见本又多数倍,仍作十卷,也没有项彬的序。所以,一定是后人又有增补。本来世间事,皆有其始及其发展过程,有关的记载散见于古籍之中,惜无专辑,《事物纪原》即汇此成书。全书分为天地生植、正朔历数、帝王后妃、嫔御命妇、朝廷注措、治理政体、利源调度、公式姓讳、礼祭郊祀、崇奉褒册、乐舞声歌、舆驾羽卫、旗旐采章、冠冕首饰、衣裘带服、学校贡举、经籍艺文、官爵封建、勋阶寄禄、师保辅相、法从清望、三省纲辖、持宪储闱、九寺卿少、秘殿掌贰、五监总率、环卫中贵、横行武列、东西使班、节钺帅漕、抚字长民、京邑馆阁、会府台司、库务职局、州郡方域、真坛净社、灵宇庙貌、道释科教、伎术医卜、舟车帷幄、什物器用、岁时风俗、宫室居处、城市藩御、农业陶渔、酒醴饮食、吉凶典制、博弈嬉戏、戎容兵械、战阵攻守、军伍名额、律令刑罚、布帛杂事、草木花果、虫鱼禽兽五十五部。每部又分若干事,如农业陶渔部又分田亩、耕种、陶、冶、渔、猎等二十六事。每一个事目下是引文。《四库全书总目》称此书:“名目颇为冗碎,其所考论事始,亦间有未确。”例如引《秦本纪》,认为县的名称自秦孝公开始,而不知《左传》宣公十一年,楚子县陈。但今观此书引文已载有“楚庄王灭陈以为县,县之名县自此始”的话。此条可能后人增补,而《四库全书总目》可能据原本而写。总之,《事物纪原》虽有疏误之处,但其丰富的资料仍是可宝贵的。有宋庆元三年(1197)建安余氏刊本。明正统十二年(1447)南昌阎敬刊本,书名题《事物纪原集类》。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海宁陈氏刊巾箱本。《四库全书》本。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惜阴轩丛书》铅印《丛书集成初编》本。此外,本书尚有删补本,如明代赵弼编的《事物纪原删定》,清代纳兰永寿编的《事物纪原补》,可相互参证。还有1989年中华书局本。

猜你喜欢

  • 道德经论兵要义述

    见《道德经论兵要义》。

  • 陈安甫小草

    不分卷。明陈尧德(生卒年不详)著。陈尧德,字安甫,江苏吴县人。据集前万历(1613)癸丑自序,作者不事科举,先卖布贩缯,后卖菜糊口,自称卖菜佣。此诗集写眼前之景、身边之物、送别之情,多有新意,不乏清丽

  • 读易考原

    一卷。元萧汉中(生卒年不详)撰。汉中,字景元,泰和(今属江西)人。其事迹不详。该书凡三篇,一论分卦,二论合卦,三论卦序。大旨以圆圈,乾坤坎离居四正为上经之主卦,兑艮巽震居四隅为下经之主卦。复按图列说。

  • 续释名

    清毕沅辑。毕氏认为名物典章数目极繁,《释名》不过释其所知者而已,不能完备;故于群书中之释名物,文句与《释名》相类,而未明言出自《释名》者,广加采辑,别为一卷。题曰《续释名》,附于《释名疏证补》之末。《

  • 正蒙释

    四卷。旧本题明高攀龙(详见《周易易简说》)集注、徐必达(详见《南京都察院志》)发明。叶向高曾为此书作序,称:“《正蒙》精深浩渺,朱子训释未尽,锡山高云从缘其指,广为集注;携李徐德夫笃好此书,尝条其所见

  • 四书索解

    四卷。清毛奇龄撰。毛奇龄详《仲氏易》条。毛氏生前曾对四书中无注解或有注而经注互相矛盾的经文疑义作有笔记,计有一百余条,名《四书疑义》,有问有答。毛氏没后其子删去答而仅存疑,汇为一编,名为《四书疑案》。

  • 江梅梦

    清梁廷楠(1796-1861)撰。梁廷楠,字章冉,别号藤花主人,广东顺德人,副贡生,官至澄海县训导。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聘为幕客。与其共同策划禁烟抗英计划。后升任内阁中书,加侍读衔。学识甚博,平生著述

  • 尚书章句内篇

    五卷,《外篇》二卷。清任启运撰。本书以伏生所传《今文尚书》为内篇,以古文溢出今文者为外篇。内篇成于康熙戊戌(1718年),外篇完成于乾隆癸亥(1743年),前后相距二十多年,可见任氏用力之勤。原稿久佚

  • 道德真经解

    二卷。宋陈象古(生卒年不详)撰。陈象古曾官任承议郎,传说他儒道兼通。撰有《道德真经解》。宋人研究《道德经》者,有的主张道德分别,有的主张道德混一。陈象古认为道包于德,德和于道,没有分别,主张道德一体。

  • 四书尊注会意解

    三十六卷。清张九达原辑,张庸德补辑。书首有张潮序、庸德自序及凡例。是书专宗朱注,因而名其解曰《尊注会意解》。凡诸儒之说,与朱注不同者,折衷于朱子;朱子之说先后不同者,折衷于《四书集注》;《四书集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