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书仪

书仪

十卷,宋司马光(1019-1086)撰。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后人称司马温公,陕州夏县涑水乡(现属山西夏县)人,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宝元时进士。治平三年(1066),献所撰修《通志》八卷,准自辟官属,设局续修。神宗时,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因反王安石变法,居洛阳十五年,撰《资治通鉴》,为史学经典。他虽在野,却操纵旧派,成为首领,故人称“真宰相”、“司马相公”。哲宗时,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废除新法,恢复熙宁以前旧制,为相仅八个月,卒于病,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潜心研究儒家学说,创立涑水学派。平生著述颇丰,除《书仪》外,还有《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司马文正公传家集》(亦称《温国文正公文集》)、《通鉴考异》、《稽左录》、《家范》、《独乐园集》。宋以前以《书仪》为名研究《仪礼》者较多,司马光《书仪》之名,沿用旧称。《书仪》反对王安石“新学”,尽力尊崇郑玄注,不但对郑注之误少有驳正,并进行附会,不免显牵强。然全书诠释古礼非常详细,与朱熹《仪礼经传通解》及《家礼》相比,更为详确。朱熹评其“《祭礼》只是于温公《书仪》内少增损,”又说“二程与横渠(张载)多是古礼,温公则大概本《仪礼》而参以今之所可行者,要之温公较稳,其中与古不甚远,是七分好”,颇为准确。《四库全书总目》称之为“礼家之典型”亦不为过。司马光《书仪》与朱熹《仪礼经传通解》、陈详道《礼书》代表了宋礼学研究之最高水平。版本有宋绍熙三年(1192)刊本、明刊本、学津讨源本、广东刊本、日本芳春楼刊本、清雍正元年(1723)汪亮采影宋刊本、同治七年(1868)江苏局刊本、康熙十九年(1680)纳兰性德刻《通志堂经解》本、清乾隆五十年(1785)通志堂刊修补本。

猜你喜欢

  • 缃芸馆诗钞

    一卷。清许之雯撰。许之雯,生卒年不详,字修梅,浙江知府许佑身之女,俞樾外孙女,闽县王孝亮之妻。清代诗人。幼年即显露才女天性。善吟咏。《晚晴簃诗汇》云:“修梅自名所居曰湘筠,其外祖曲园先生语之云:‘湘妃

  • 求缺斋弟子记

    三十二卷。清王定安(?-1896)撰。定安湖北东湖(今宜昌)人,同治元年(1862年)举人。曾任山西冀宁道,凤颍六泗道等官。王氏为曾国潘弟子,曾氏斋号求缺,故书名为《求缺斋弟子记》。此书系王氏搜集曾国

  • 谐史

    一卷。宋沈俶(约1247年前后在世)撰。生卒年、生平事均无考。《谐史》编所载仅八则,首为项羽庙事,足正鬼神之惑;次记刘氏代下户输赋,杨忠规正其主戴伯简,赵氏女为贼逼殉节、徐观妙骂叛军死,亦皆足备志乘之

  • 春秋小学

    八卷。清庄有可(详见《周官指掌》)撰。该书主要解释《春秋》字义。作者将《春秋》与《说文解字》进行对照,将《说文解字》中见于《春秋》的字作为正文,不见于《春秋》的字作为附文,进行考释。他在自序中批评许慎

  • 李义山文集笺注

    十卷。清徐树谷笺,徐炯注。徐树谷字艺初,康熙进士,官至山东道监察御史。生卒年待考。徐炯字章仲,生卒年亦不详。康熙进士,官至直隶巡道。都是昆山(今属江苏省)人。考旧唐书李商隐传,称有表状集四十卷。《新唐

  • 双峰存稿

    六卷。宋舒邦佐(1137-1214)撰。舒邦佐字辅国,一字平叔。江西靖安人。淳熙进士,授鄂州蒲圻主簿,旋改潭州善化主簿、衡州录事参军。为官廉洁著称,其认为“吏蠹易滋,民冤难伸”。著有《双峰猥稿》、《厉

  • 痘疹传心录

    十九卷。明朱惠明(生卒年不详)撰。朱惠明,字济川,浙江长兴人,先攻科举,后习医业,专擅儿科,医名颇著。此书卷首有明万历间潘季驯、朱凤朔、沈子木三家序,称作者治痘独有心得。此书卷一论阴阳五行,痘现部位。

  • 教养全书

    四十一卷。清应撝谦(生卒年不详)撰。应撝谦著有《周易集解》。本书分选举、学校、治官、田赋、水利、国计、漕运、治河、师役、盐法,凡十考。其体例略同于《文献通考》,节引史文、间参前人的评论。作者于文中亦作

  • 华岳图经

    二卷。清蒋湘南撰。蒋湘南,字子潇,河南固始人。《华岳图经》清刻本,共二卷。兹篇全用古地理家法。山有支干,水有脉络。不同游记,点缀风景。夫图经之名,始见隋书经籍志。盖地理以图为主,图之注,即经。古人为学

  • 聊城县志

    ①四卷。何一杰纂修。何一杰号彦修,陕西泾阳县人,崇祯十二年(1639)举人,顺治十六年(1659)任聊城知县。按聊城县志,创修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知县韩子廉。此志为二修,上距韩志已七十余年,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