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经通假字考
七卷。清钱坫(详见《十经文字通正书》)撰。本书无序跋,是钱坫所著《十经文字通正书》的未定稿。存留一至七卷,起于一部,终于帛部。只有《十经文字通正书》的一半篇幅。分部与《十经文字通正书》颇有出入,而各部的字和注,也多有不同,应该是后来改定。钱坫博采群书,以此来论证古字通假原委,但是,诸如形声之误,本来就不能通假,传写之误,更与通假毫不关涉,钱坫也一概收录。其他沿讹袭谬的地方也为数不少,而《十经文字通正书》也未见有所订正,不知何故。有旧抄本。
七卷。清钱坫(详见《十经文字通正书》)撰。本书无序跋,是钱坫所著《十经文字通正书》的未定稿。存留一至七卷,起于一部,终于帛部。只有《十经文字通正书》的一半篇幅。分部与《十经文字通正书》颇有出入,而各部的字和注,也多有不同,应该是后来改定。钱坫博采群书,以此来论证古字通假原委,但是,诸如形声之误,本来就不能通假,传写之误,更与通假毫不关涉,钱坫也一概收录。其他沿讹袭谬的地方也为数不少,而《十经文字通正书》也未见有所订正,不知何故。有旧抄本。
①十五卷,明顾正谊撰。正谊字仲方,号亭林,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松江县)人。顾正谊曾出仕为中书舍人,擅长山水画,且颇得元人精意,称为“华亭派”。著有《亭林集》、《顾氏丛书》。至于《诗史》一书,《四库全书
二卷,清周济撰。周济(1781-1839),字保绪,一字介存,号未斋,晚号止庵。荆溪(今江苏宜兴)人。嘉庆进士,选知县,改就淮安教授,旋引疾归,闭门撰述,晚复任淮安教授,为常州派重要词论家,著有《晋略
一卷。北宋杨延龄(生卒年不详)撰。杨延龄,一作杨彦龄,里居未详。书中自称元丰中曾为山阴尉,又称任隰州司户。又曰元丰八年(1085)秋为滏阳令。后自江宁上元移宰常州武进,以朝奉郎致仕。学问博洽,本书以外
五卷。清吴焘撰。吴焘,字子明,云南保山县人。清光绪进士。是书为宣统元年(1909)其任吉林提法使时所编。卷首为谕旨奉折,卷一为司署,下为写真类、文牍类、章程类,有司署职员经费及省城全部经费各表卷二为审
四卷。清末民国罗振玉撰录。四种为《砖志征存》一卷、《楚州城砖录》一卷、《地券征存》一卷、《恒农砖录》一卷,均为辑录砖文之著作。《砖志征存》为罗振玉所辑,其自序云:“古无志墓之文,葬时烧砖造圹,放砖上,
二十二卷。明李贽(1527-1602)编。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单名贽,号卓吾,又号笃吾、宏甫、温陵居士等,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代著名思想家。嘉靖三十一年(1552)举人,官至姚安知府。
见《梁武帝西来演义》。
三卷。清代童能灵撰。童能灵见《周易剩义》条。此书考证朱熹为学著述始末,分年记载,并对其著述加了案语与评论,此书是继《学部通辨》后的又一部攻击陆王学说的理学论辨著述。
三十种,九十四卷。清胡珽(1822-1861)编。胡珽字心耘,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其父胡树声为清代藏书家,所藏多宋元旧本,共千余卷,其藏书室名为“琳琅秘室”。胡珽继承其父遗志,取旧藏之书,以及自己所
①十卷,首一卷,清朱堂、李纪修,舒友亮纂。朱堂,字冠山,号敬亭,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大兴县)人,曾任明史纲目馆分修,乾隆十六年(1751)任靖安知县。李纪,字畴四,四川中江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