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奇轩四书讲义
无卷数。清纪克扬撰。克扬详《易经讲义》条。此书乃为举业而作之讲义,每章不录经文,只于章目后略敷数语,无甚精到之见。《四库全书》采用者为励守谦家藏本。
无卷数。清纪克扬撰。克扬详《易经讲义》条。此书乃为举业而作之讲义,每章不录经文,只于章目后略敷数语,无甚精到之见。《四库全书》采用者为励守谦家藏本。
一卷。清宋翔凤撰。翔凤字于庭,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俱不详。嘉庆举人,官知州。其精心于经学,著有《大学古义说》等。此书为论词之作,只有十六则,颇有独得之处。主要为辨正性的文字,如辨古石刻〔洞仙歌
六卷。清刘沅撰。刘沅字止唐。四川双流人。乾隆五十七年(1792)举人。曾官湖北天门县知县,国子监典簿。后隐居著书。其父于易学很有研究,认为“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实天启圣人以明道化,不仅在数术也”,
十卷。明彭韶(1430-1495)撰。彭韶,字凤仪,福建莆田人。天顺元年(1457)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后擢为副都御史,巡抚应天。弘治中,官至刑部尚书。著有《政训》、《从吾滞稿》十二卷。彭韶正
①十四卷。清王谋文纂修。王谋文字逵溪,浙江绍兴县人,出身贡生,乾隆三十三年(1768)任介休县知县。按介志修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知县史莲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知县王植重修,前者约而简,
二十七篇。明陈邦瞻(?-1623)撰。邦瞻字德远,高安(今属江西)人。万历进士。历福建按察使,福建、河南布政使,累官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此书成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是他继《宋史纪事本末》
四十卷。明吴一鹏(1460-1542)撰。吴一鹏,字南夫,号白楼,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明弘治六年(1493)进士,选庶吉士,累擢礼部左侍郎,进尚书,出为南京吏部尚书,致仕,谥文端。一鹏为官力争大礼
一卷。清周在浚撰。周在浚(约1637-1707),字雪客,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尝流寓江宁(今江苏南京)。《天发神谶碑》原在江宁城南岩山,后移至天禧寺门外。至宋代,胡宗愈将其移至“转运司”后圃。元代杨
八卷。《外集》二卷。元祝尧(1318年前后在世)编。祝尧,江西上饶人,延祐五年(1318)进士,官无锡州同知。生卒年不详。书中收《楚辞》及两汉以至宋人辞赋,每朝录数篇,以辨其体格,凡八卷。外集二卷则拟
一卷。又称《陆氏要览》。类书。晋陆机(261-303)撰。机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少时为吴牙门将。吴亡,家居勤学。太康末,与弟云同至洛阳,文才倾动一时,时称“二陆”。曾官平原内史。及
十卷,附《樗亭集》一卷。明黄衷(1474-1553)撰。黄衷,字子和,别号病叟,南海(今属广东)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有政绩。著有《海语》。《矩洲集》为其诗集。十卷。集中分《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