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父偃书
一卷。汉主父偃(?-前126)撰。主父偃,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西北)人。主父为复姓。任中大夫。主张进一步削弱割据势力,下令推恩,为汉武帝采纳。主父偃一生勤奋好学,精通《易》、《春秋》百家之言,兼晓纵横家之术,故《汉书·艺文志》将其列入纵横家,云《主父偃》二十八篇。今仅存四篇,惟谏伐匈奴,最为详尽,其余似不完整。今本系清人马国翰从其他书籍中辑出,为一卷。以《玉函山房辑佚书》本刊行。
一卷。汉主父偃(?-前126)撰。主父偃,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西北)人。主父为复姓。任中大夫。主张进一步削弱割据势力,下令推恩,为汉武帝采纳。主父偃一生勤奋好学,精通《易》、《春秋》百家之言,兼晓纵横家之术,故《汉书·艺文志》将其列入纵横家,云《主父偃》二十八篇。今仅存四篇,惟谏伐匈奴,最为详尽,其余似不完整。今本系清人马国翰从其他书籍中辑出,为一卷。以《玉函山房辑佚书》本刊行。
一卷。该志首尾残缺,不著撰人姓名,据莫高窟条称,至今大汉乾珮二年(949),而知此书作于五代时后汉隐帝乾珮二年。该书较《沙州都督府图经》与《敦煌录》均为简略,文辞也不及二书优美,且传写多误。如玉女泉误
三卷。清张敦仁撰。敦仁字仲篙,一字古余,阳城(今属山西)人。乾隆进士。历任江西南昌府知府,云南盐驿道。《资治通鉴》成书后,各种传本因辗转抄写皆有谬误脱漏,又正文有未解司马光之旨而错者,注有未明梅磵之意
二卷。《附录》一卷清胡介祉撰。生卒年未详。胡介祉字存仁,号循斋,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礼部尚书衔。秘书院学士兆龙之子。康熙间官湖北佥事道。此书共六十首,皆咏明季事。每首各有小序,注其本末。时《明史》尚
无卷数。不著撰人。此书掇取宋人杨甲《六经图》中的部分,摭拾冯继先、苏轼、郑樵诸家之说,厘为一书,列目一百二十二,卷首为十二公年谱;中间是列国世次、舆地山川名号及《经》、《传》所载名物典故,皆有图说;卷
三十二卷。明张介宾(1563-1640)撰。张介宾字景岳,又字会卿,别号通一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年时随父游历京师(今北京),求学读书,拜名医金英(金梦石)学医、尽得其传。壮年投笔从戎,遍历我国
二十四卷。宋陈起(详见《江湖小集》)编。以刻《江湖集》得名。然书刻非一时,版非一律,故世所传者面目不一。收入《四库》时,以《永乐大典》本为准,参校各家本增删编次而成。原书次第混乱,体例舛错,有其人已见
十八卷。明周恭(生卒年不详)撰。周恭,字寅之,江苏昆山人,通儒学,好方书。此书为续补宋张杲《医说》而撰,成于明弘治六年(1493)。张杲之书多采自医书之外各种典籍,载辑罕见之证,以广异闻。周恭续补则多
一百二十卷。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45一1702)定。此集为历代题画诗总集。所录历代题画诗共八千九百六十二首,共一百二十卷,分为三十门。前有玄烨御制序文。是迄今收录题画诗最为宏富的一部。其体例之严
一卷。廖平、吴之英同撰。之英四川名山县人。光绪优贡,任灌县训导,又主讲成都尊经书院。吴之英于经史历算无所不通,也是清末蜀中通儒,吴之英读书时就以经术名世,均能独索精研,别辟蹊径,与廖平同为湘潭王闿运主
二卷。《前集》二卷。《别集》二卷。《续集》一卷。《渔啸集》二卷。《顿诗》一卷。明顿锐(约1522年前后在世)撰。顿锐,字叔养,涿州(今河北涿县一带)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官代府右长史。锐少负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