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中西闻见录选编

中西闻见录选编

四册,美国丁韪良(详见《性学举隅》)编。清同治、光绪年间,西方传教士及教会在华创设了一些杂志,借以宣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中西闻见录》即为其中一种。这是由丁韪良及在京的一些西方人士共同创办的,首刊于同治壬申(1872),每月出一册,共计出版了三十六册,三年后停止办刊。《中西闻见录》采用杂志体裁撰文,杂以寓言、典故,用来记载西方各国的学术发展状况,内容丰富,可读性较强。五年之后,丁韪良对所出刊的全部三十六册《中西闻见录》进行删简选择,抉其精华辑成《中西闻见录选编》共四册。现在当年的《中西闻见录》原刊已十分罕见,有了丁氏《中西闻见录选编》,则可窥见原录之一斑。丁韪良的工作,对于保存历史资料,研究西方传教士在华活动情况,具有一定的价值。1876年,《中西闻见录》停刊之后,英国傅兰雅(1839-1928)在上海创办季刊《格致汇编》,以继《中西闻见录》,刊物体例完全相同,而内容更丰富,共出了二十八册。这两份杂志以及《中西教会报》、《万国公报》同为当时十分著名的教会刊物。有光绪丁丑(1877)刻本。

猜你喜欢

  • 集注丧服经传

    ① 一卷。晋孔伦撰,清马国翰辑。孔伦生卒年不详,字敬序,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东晋卢陵太守。此书汇集众家注,《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都著录一卷,现在已经散失。只有杜佑《通典》引用四事,《

  • 高昌馆课甲卷

    不分卷。不著撰人名氏。是书按年记载各卫朝贡请赏等事,有的内容可与《明实录》、《华夷译语》、《女真编》等参照、比较使用,是研究清初历史的重要著作。《续修四库全书》说:“按,是书即四夷馆所辑藩属之来文,而

  • 十岳山人诗集

    四卷。明王寅(生卒年均不详)撰。王寅,字仲房,又一字亮卿,自号十岳山人,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尝问诗于李梦阳,中年习禅事于古峰和尚,工诗。著有《十岳山人诗集》。此集共四卷,乃王寅自定。古峰曰:“吾遍游

  • 姑孰集

    二卷。明章嘉祯(约1595年前后在世)撰。章嘉祯,字元礼,浙江德清人。生卒不详。万历八年(1580)进士。官至大理寺寺丞。著有《姑孰集》。是集为诗文杂编,殊无体例,大概为未定之稿。其名曰姑孰,盖因嘉祯

  • 左颖

    六卷。清高士奇(详见《春秋地名考略》)撰。康熙二十四年乙丑(1685),高士奇以《春秋》侍讲禁中,奉敕纂《春秋》讲义。他用左氏(丘明)、穀梁(赤)、公羊(高)、胡氏(安国)四传附于经文之后,又搜罗注说

  • 小学定律

    二卷。近代尹桐阳(其生平未详)撰。是编卷一论《说文》六书之原始、六书指事之定律、六书象形之定律、六书会意之定律、六书转注之定律、六书假借之定律、《尔雅》为转注书之说明,《说文》转注定律之推广及应用、《

  • 春秋合题著说

    三卷。元杨维祯(1296-1370)撰。维祯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山阴(今浙江山阴)人。元末文学家。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后任江西儒学提举,避兵未上,浪迹浙西山水间。明初召诸儒考礼乐,于洪武

  • 笠泽丛书

    四卷。《补遗》一卷。唐陆龟蒙(?-881)撰。陆龟蒙,字鲁望,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天随子,姑苏(今江苏苏州)人,曾为湖州、苏州从事。幼年聪悟,通达六经,善作文章,名震江左。与皮日休是诗友,二人酬唱之

  • 桓令君集

    一卷。魏桓阶撰。(生卒年不详)。桓阶字伯绪,长沙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曹操平荆州,辟桓阶为丞相掾主簿,迁赵郡太守。魏国建立后为虎贲中郎将、侍中,迁尚书。文帝即王位,迁尚书令,封高乡亭侯,加侍中。及受禅

  • 捕蝗要诀

    一卷。清无名氏撰。此书不知作于何时,出于何人之手,极可能是某地方官根据民间治蝗经验编写成的。咸丰六年(1856)直隶一带出现蝗灾,清政府把原存的《捕蝗要说》二十则、《图说》十二幅拿出付印,以应付蝗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