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余论注
一卷。清宋懿修撰。懿修,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官至山阴训导,著有《观澜录注》、《经书笔记注》、《读书笔录注》等书。《中庸余论》乃安溪李光地所著,其分《中庸》为十二章。懿修就此书作论,取义理可互相申发者,参以己意,疏通证明,细不大遗。懿修对安溪一家之学,实能融会贯通,遍探异同,不失其旨。该书有《安溪四种书注》本。
一卷。清宋懿修撰。懿修,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官至山阴训导,著有《观澜录注》、《经书笔记注》、《读书笔录注》等书。《中庸余论》乃安溪李光地所著,其分《中庸》为十二章。懿修就此书作论,取义理可互相申发者,参以己意,疏通证明,细不大遗。懿修对安溪一家之学,实能融会贯通,遍探异同,不失其旨。该书有《安溪四种书注》本。
三千一百十一种。商务印书馆辑。丛书是汇辑各种单行本著作成一编并冠以总名的一类书。传统的提法认为中国的丛书创始于南宋,俞鼎孙、俞经《儒学警悟》为最早的一部丛书,收书六种四十一卷。而稍后的左圭《百川学海》
八卷。明李云翔(生卒年不详)编。李云翔,字为霖,江都(今江苏省江都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成于明天启七年(1627年),取坊本《诸子汇函》割裂其文,分为二十六类,其杜撰之诸子名目,则一仍其旧。古今
八卷。清潘奕隽(1740-1830)书。潘奕隽,字守愚,号榕皋,一号水云漫士,晚号三松老人,江苏吴县(今亦属江苏)人。乾隆己丑进士,曾官户部主事。书宗颜、柳、篆、隶甚为佳妙,几入秦、汉之室;山水画别有
四卷。清相永清撰。相永清字海同,山东临淄人。作者认为“易之为书,象焉而已。读易而不玩其象,乌在其为读易”。故此书大旨在阐明易象。书中所引除《御纂周易折中》、来知德《周易集注》外,于汉魏古注、清代乾嘉诸
六十卷。清邓显鹤(1777-1847)辑。邓显鹤,字子立,号湘皋,湖南新化人。嘉庆举人,官宁乡训导。博览群书,有楚南文献者之称。纂《沅江耆旧集》,搜刻《蔡忠烈侯遗集》、《船山遗书》,著有《南村草堂诗文
十二卷。明万士和(约1555前后在世)撰。万士和,字思节,江苏宜兴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谥文恭。士和性耿介,不媚权贵,以忤张居正去官。著有《履庵集》。是集为万士和诗
一卷。旧题齐司马穰苴撰。考《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有“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司马穰苴兵法》。”由此可知,此书非司马穰苴自撰,为战国初齐国诸臣所追辑而成。隋、唐以来诸史志书
一卷。清陈世仁(1676-1722)撰。陈世仁字元之,号焕吾,浙江海宁人,系陈訏的族侄,好学工为文,精晓算学。康熙五十四年(1715)以进士入翰林后,即回乡不仕。《少广补遗》专论垛积之术,视垛积为少广
八卷。清末谢维岳撰。谢维岳字龙山,邵阳人。作者认为周易有象、数、理三种内涵。对《周易》的诠释也必须象、数、易分解。“易言象者十之五六,言数者十之一二,直言其理者十之七八。不知象数理者,不可与明易。混同
四卷。清王宏撰著。宏撰字无畏,一号山史,陕西华阴人,监生,康熙时中举未赴。作者工书善文,精于金石之学,著有《华山志》、《砥斋集》等。此书共四卷,第一卷先言易之本义,作者认为易字本诂为卜筮,简易、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