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两汉金石记

两汉金石记

二十二卷。清翁方纲编撰。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金石学家、书法家。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降鸿胪寺卿。能诗文,精鉴赏,经他考证题跋的著名碑帖颇多。书法学欧阳询、虞世南、谨守法度。并能隶书。与同时的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主要著作,除本书外,尚有《汉石经残字考》、《焦山鼎铭考》、《苏米斋兰亭考》、《复初斋文集·诗集》等。自宋以来,编撰断代金石著作,以本书为创始。第一卷为年月表;第二卷为《集古录》、《隶释》、《隶续》目次考及金石诸目;第三卷为石经;第四、五卷为古器物文;第六卷为礼器碑等六种;第七卷为孔君碑等八种;第八卷为鲁君碑等七种;第九卷为嵩山太室石阙铭等六种;第十卷为华山碑、夏承碑二种;第十一卷为仓颉庙等五种;第十二卷为张君表颂等七种;第十三卷为西狭颂等十种;第十四卷为比干墓字等十二种;第十五卷为武梁祠画像等三种;第十六卷为魏君碑等九种;第十七卷为杨君碑等五种;第十八卷附魏、吴碑九种;第十九卷为隶续补与急就章注;第二十卷为隶八分考;第二十一卷为补遗范氏碑等七种;第二十二卷为班马字类附记(班马也称马班,系汉司马迁和班固的并称)。观其全书,集古录、隶释、隶续目次考、隶八分考、急就章注,均不愧为实事求是之学;对古器物文字,考据亦精;至于碑拓,辨析模糊,推求剥蚀之字,旁征博引,也具见苦心。本书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南昌使院精刊。此书还收于苏斋丛书,有乾隆嘉庆本、影乾隆嘉庆本。

猜你喜欢

  • 本草纲目

    五十二卷。明李时珍(1518-1593)撰。李时珍字东壁,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蕲春)人。李时珍出生于一个世医家庭。祖父即行医,父亲李言闻,又名李月池,系当地名医,曾做过“太医吏目”,著有《四珍发明

  • 绝句

    田家汩汩流水浑,一树高花明远村。云意不知残照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 后汉书补注

    二十四卷。清惠楝撰。惠楝,作有《周易本义辨证》,已著录。《后汉书补注》中只标所注的句子,书中以范晔作《后汉书》史事为主,杂引诸书,考究训诂,引证史实。采集群书编辑成书。把列传分为上中下三卷,为《后汉书

  • 中兴小历

    即《中兴小纪》。

  • 苍溪县志

    十五卷,民国熊道琛、黄元新修,李灵椿纂。黄元新,成都人,曾任苍溪县长。李灵椿,古汉人。辛亥革命后,苍溪旧志大多毁于战乱。黄元新知县事后,力主再修志,别具苦心。其多方搜考,几经波折,终成兹编。《苍溪县志

  • 大唐类要

    见《北堂书钞》。

  • 论语实测

    二十卷。清徐天璋撰。天璋字睿川,江苏泰州人。是书首有天璋自序,以为《论语》一书,门弟子记孔子言行,考其年月尽在司寇去官之日,自卫返鲁之时,定哀间居多,意各有指。或因政治感言,或为君相托讽,质之《史记》

  • 读书笔记

    一卷。明祝允明(详见《浮物》条)撰。是书乃是作者居忧其间,就平日读书所得之事物之理,随笔笺记而成。篇幅较短,约一千六百余字,不分门类,随意漫记,以自己的观点阐发事理,虽为一己之见,然亦有可取之处。如关

  • 周易补注

    四十一卷。清末段复昌撰。段复昌字烰,衡阳人。此书欲广辑古注,补前人所未及。除古易注疏外,凡史汉及子书中有释《易》之处,全部收入,其份量较李鼎祚《周易集解》滋多。又所辑易注,以汉魏六朝诸儒之理数和易象为

  • 诗问略

    一卷。明陈子龙撰。子龙(1608-1647)字人中,又字卧子,号大樽,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进士,选绍兴(今浙江绍兴)推官。以功擢兵科给事中。时京师为李自成攻破,乃事福王于南京。后知时事不可为,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