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莞县志

东莞县志

①十四卷。清周天成修,邓廷哲、陈之遇纂。周天成,江南上元(今江苏南京市)人,举人,雍正四年(1726)知县。雍正八年(1730)清廷诏修《一统志》,令直省郡邑增修邑乘。知县周天成奉檄发凡起例,邑人邓廷哲、陈之遇等九人开局纂辑县志,自康熙二十八年(1689)至雍正八年(1730),增补四十余年史事,历四个月成书。《东莞县志》雍正八年(1730)刻本。全书十四卷,为卷首序、旧序、凡例、目录,图、沿革卷,疆域、星土、山川、风俗卷,城池、坊都、桥渡、墟市卷,户口、田赋、物产卷,盐法、屯田、水利卷,职官卷,公署、仓庾、邮传、恤赏卷,学校、选举卷,秩祀、礼仪、祠庙卷,祥异、荒政、兵防卷,古迹、丘墓、坊牌、寺观卷,人物卷,艺文卷,外志。取材于旧志,补缺芟芜,补其所未逮,事核词雅,为后人修志提供参考。② 一百零二卷首一卷。民国陈伯陶总纂。陈伯陶(1854-1930),字象华,号子砺,晚年更名永焘,广东东莞人。光绪五年(1879)解元,十八年(1890)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南房书行走,国史馆总纂,擢江宁提学使、署江宁布政使。辛亥革命后革职隐居九龙,谢绝人事,以著述终其身。曾创建方言学堂、暨南学堂。所纂志书有《宋东莞遗民录》、《元广东遗民录》、《明东莞五忠传》、《胜朝粤东遗民录》、《增补罗浮志》、《东莞县县图》、《重纂东莞县志》附《沙田志》、《罗浮指南》。民国四年(1915),县中人士提仪修志,从沙田公产拨出经费,志局迁至九龙,陈伯陶总纂,仿阮元《广东通志》及南、番诸志例,重加纂辑,历时六年,于民国十年(1921)修成。《东莞县志》民国十六年(1927)东莞书局铅印本。此志以三种志稿为蓝本:一、邓淳纂《东莞志草》;二、何仁山纂《东莞志稿》;三、邓蓉镜纂《东莞县志稿》。该志徵引宏博、采访勤、典核详,远胜前志。其特点为参考图书及采访资料(采访费时三年)丰富,广为徵引,注明出处,有差错者,则加按语考订。优点:一、以图为重点,采用陆军测量局测绘图。二、沿革本诸史志及前代疆域图记等书,皆兼载邻县,分合始明,使阅者一目了然。三、记载清末兴学堂,废科举,设铁路,办实业等其它新政,均甚详明。四、人物传,于明代东莞人物,博考群书,证以状、志、家传,人物比旧志详细且增多,可订正史之误。其中袁崇焕传最为精核。为明代人物传,作了考证与补充。五、艺文专载书目,分经史子集,并录序语附注之后。

猜你喜欢

  • 金华黄先生文集

    四十三卷。元黄溍(1277-1357)撰。黄溍,字文晋、晋卿。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累官至国史院编修官、翰林直学士、翰林侍讲学士。初稿三卷,临川卮素所编;续稿四十卷,门人宋濂、王祎编次。共诗五卷,文

  • 古书疑义举例

    见“古书疑义举例五种”。

  • 周官记

    五卷。《周官说》二卷。《补》三卷。清庄存与(1719-1788)撰。存与有《彖传论》,已著录。是书刻于嘉庆癸亥(1823),书末有其孙庄绶甲道光丁亥(1827)跋,据跋知,《周官记》五卷及《周官说》前

  • 五经同异

    三卷。题顾炎武(1613——1682)撰。炎武本名绛,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佣,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季诸生,明清之际思想家、朴学大师。明亡,于苏州、昆山等地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

  • 龙江集

    十四卷。明唐锦(约1520前后在世)撰。唐铺,字世絅,号龙江,上海人。生卒年不详。弘治九年(1496)进士。授山东东明知县,擢兵科给事中。以忤刘瑾被贬。瑾诛迁南工部主事,历刑部郎中,出为江西提学副使。

  • 二家宫词

    二卷。明毛晋(1598-1659)编。毛晋原名凤苞,字子九,又一字子晋,号潜在,常熟(今属江苏常熟)人。诸生。识多博广,博览古籍。家有汲古阁,藏书数万卷,请名士校勘,世传影宋精本,多所收藏,传刻古书,

  • 南华简抄

    四卷。清徐廷槐(生卒年不详)撰。徐廷槐,字立三,号笠山,会稽(今属浙江省)人。雍正八年庚戌(1730)进士。撰有《南华简抄》。前人研究《庄子》者,有的录全文而注解,有的只取所需篇章而诠释,徐廷槐则属于

  • 汉制考

    四卷。南宋王应麟(详见《周易郑康成注》)撰。王应麟认为《汉书》、《续汉书》等两汉史志对于汉代典章制度之细目多有疏略,乃博采诸家经注及《说文》诸书,详为笺释,以补其遗漏。包括《周礼》二卷,《仪礼》、《礼

  • 孟子发题

    一卷。宋施德操撰。德操字彦执,海昌人(今浙江海宁县南),生卒年不详。此书论述了《孟子》之旨,谓孟子有大功四:一曰道性善,二曰明浩然之气,三曰辟杨墨,四曰黜五霸而尊三圣,皆圣人心术之要,而孟子直指以示人

  • 秦代初平南越考

    无卷数。法国鄂庐梭(L,Aurouseaw)撰。此书对古南越之地域、秦征南越及以后的情况进行了考证,考证详明,有补前人研究之不足。古南越之地,东起东殴。(今属浙江),西抵交趾(今属越南),赵佗立国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