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三礼通释

三礼通释

清林昌彝撰。林昌彝字惠常,号芗溪,侯官人,道光年间举人,生卒年不详。咸丰年间将此书呈献给朝庭,钦赐教授,此书分一千二百门,释义二百三十卷,图解五十卷。以“天文”开始以“丧服”终结。附有帝谕及礼部奏议、进书呈词、自撰的“论略”二十八则。其体例大致模仿陈祥道《礼书》,先罗列成说,再申述自己观点。其间或驳正郑说,然而以申述郑说为主。此书对前人成说去取有不恰当处,而且前后缺乏贯串:或将不同的观点误合为一,或将相同的观点误分为二。远远不及同代人黄以周《礼书通故》精确。李慈铭《桃华圣解庵日记》载潘祖荫的言论,讲的是潘的老师陈颂南侍御曾说《三礼通释》实为侯官林一桂所撰,林昌彝是林一桂的学生,学生剽窃一桂的成果,待到昌彝献书得了官位,其师林一桂之子欲诉讼,林昌彝行贿始免祸。潘祖荫认为陈颂南为人正派,所讲的事必然不假。按:陈颂南字庆镛。所撰《籀经堂类稿》有他为《三礼通释》写的序言,赞扬其书“释明堂”各条考据精密,能补诸儒所未备。愿此书流行于世。从此序看来,陈颂南并不认为此书是剽窃他人之作。不明何以行世版本皆无陈颂南序以至有种种责难。李慈铭因以为书出于林一桂,因此开始尚称道此书“浩博无涯,穷年不能殚。”继之又有种种责难,如:指责“论振闑”、“论西郊为四郊之误”等条有误,指责其书宗庙丧服图都太简略,又说其书图解虽综合多家但多出臆说,往往不可信。李慈铭因之断言此书全是抄集而成。按:古代门必有两根闑,《礼记·玉藻》“宾入不中门”,其下有“闑东”、“闑西”,这样门有两闑很明显。可见林昌彝“论振闑”一条无误。又“虞庠在西郊”,“西”字当作“四”,《礼记·祭义》“天子设四学”。郑注:“四学渭周四郊之虞庠。”孔颖达疏引皇侃语“四郊虞庠”也认为古代四郊皆立学堂。可见林昌彝之论亦无误。然而林著亦有失误:古礼诸侯不敢以天子为祖,林氏认为鲁、郑以天子为祖是大宗所独有。其实,鲁、郑并不以天子为祖:鲁以周公为太庙,伯禽为世室,不敢以周文王为祖;郑立有厉王庙,但只称“周庙”,可见不敢以厉王为祖。总之,其书失误不少,但全书博采经传,条分缕析,释文与绘图相配,体例完整,仍旧不失为礼书之巨著。传世同治三年(1864)广州刻本。

猜你喜欢

  • 皇王史订

    四卷。清李学孔撰。学孔字瞻黄,陕西渭州人。顺治中,尝官大宁卫断事。学孔因刘恕《通鉴外纪》义类未确,端绪难明,及订正其文,撰成此编,上起盘古氏,下迄周幽王。东迁之后,因《春秋》已作,故不复录。材料大抵摭

  • 汪刻隶续

    二十一卷。宋洪适撰。清汪日秀校刊。参见《汪刻隶释》。是本刊于汪氏校刊《隶释》之次年,即乾隆四十三年(1778)。当时汪氏跋于卷末,谓是本乃据金风亭长藏抄之本校以近刻而成。所谓近刻,系朱彝尊据范氏天一阁

  • 长江集

    十卷。唐贾岛(779-843)撰。贾岛,字阆仙,又一字浪仙,号碣石山人,范阳(河北涿县)人。早年屡次应考进士不第,遂削发为僧,法名无本。据何光远《鉴戒录》载,贾岛在长安曾为韩愈赏识,授以文法,并令其还

  • 发音录

    一卷。明张位撰。张位字明成,新建(今江西新建县)人。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累官至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进少保。天启中赠太保,谥文庄。尚著《问奇集》、《词林典故》、《警心类编》、《周易参同契注解

  • 琴瑟谱

    三卷。明汪浩然撰。汪浩然身世不详,自称为广东琼州府正乐生员。该书第一卷讲琴瑟之制以及图说指法,后两卷各分诸调。汪浩然能协和琴瑟之声为八音,曾谱有《大成乐》演奏于广州学宫,湛若水曾为之作说。书中自序称是

  • 女学

    六卷。清代蓝鼎元(1680-1733)撰。此书是一部约束妇女的封建礼教规范,摘录经典、史传中有关内容及格言,按朱熹《小学》体例,分(妇女)“德”、“言”、“容”、“功”四类,书中杂有作者的有关论述。此

  • 公私画录

    见《贞观公私画史》。

  • 古剑书屋文抄

    十卷。清吴廷桢(约1701年前后在世)撰。吴廷桢字山抡,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康熙三十五年(1696)进士,官至左春坊左谕德。本编计诗八卷,末附补遗及诗余,又杂文二卷。康熙南巡,廷桢因献迎銮诗被召试

  • 宜兴荆溪新旧志五种

    合四十二卷。宜兴有邑志,始于晋代周孝侯《风土志》,流传中仅存百余条,宋代二单氏续之成书。明正统年间,训导危山续旧编而成县志。正德年间、万历年间皆有续修。此所刊邑志凡五种,初为康熙二十五年(1686)邑

  • 张水南集

    十一卷。明张衮撰。张衮,字补之,江苏江阴人。生卒年均不详。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官至南京光禄寺卿。在谏垣时,颇多建白。嘉靖中,倭扰东南,衮家居危城中,曾驰书政府,上御倭五事。该集有诗二卷,文九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