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三礼叙录

三礼叙录

一卷。元吴徵(生卒年不详)撰。按元有吴澄,字幼清,崇仁(今江西崇仁)人,著有《仪礼逸经传》、《礼记纂言》。此《叙录》有涉及《仪礼逸经者,则徵与澄盖为一人。是书首为关于《仪礼》者,吴氏以为五经之中未被诸儒乱者惟一礼经,然十之八九不存;朱子补其遗缺,然未成书,遂因朱子所分礼章,重加厘订。其经后之《纪》依经篇第叙,其文则一仍朱子之旧,附于篇终,其十七篇次第,如郑氏本,不间以他篇,则十七篇正经,不至杂糅。又以戴氏所存,兼刘氏所补,合之为传。正经居首,逸经次之,传最后,编纂之法,条而不紊。其中《仪礼》之逸经八篇,传十篇为吴氏所纂。关于《周官》,惟叙其书之源流,无甚可纪。至于《小戴记》三十六篇,《大戴记》三十四篇,皆吴氏所序次。余称朱子与吕东莱商订三礼,欲取《戴记》中关于《仪礼》者附于经,与《仪礼》无涉者仍别为纪,然朱子不及为,惟存其大纲于文集中,吴氏遂取其义,修而成之,此《小戴记》三十六篇序次之概略也。吴氏于《大戴记》云:“《隋志》《大戴记》八十五篇,今其书多阙而不全,其原因盖由于大戴类粹此记,多为小戴所取,后人合其余篇,仍为《大戴记》,已入《小戴记》者,不复录,而阙其篇,是以其书见泛不及《小戴》,盖《小戴》为膏华,《大戴》乃其渣滓尔”。然吴氏以其多有精语,不可遗弃,遂就其所余,序次为三十四篇。则吴氏可称善承朱子之志,而为戴氏之忠臣矣。是书有《说郛》本。

猜你喜欢

  • 三洞群仙录

    二十卷。南宋陈葆光(生卒年不详)撰。陈葆光,江阴(今属江苏江阴)静应庵道士,受业于天庆观,晚年居于茅峰。撰有《三洞群仙录》二十卷。此书约成于南宋初年。原题“正一道士陈葆光集”。据此书前序,称此书“凡载

  • 经史耨义

    二十二卷。明林允昌(见《弟经》)撰。莆田有金石社,乃林氏宗人讲学之所,林允昌集子弟,每月三次会讲于其中的栖缘堂。每次会讲《五经》及诸史。自崇祯十三年(1640)四月,开始为第一期,至十一月止。共会讲二

  • 毛诗舒氏义疏

    一卷。旧题舒援撰。清马国翰辑。舒援生卒年及事迹皆不详。《隋志》经部诗类著录《毛诗义疏》二十卷,舒援撰。《唐志》以下目录皆不著录,可见失传已久。考此书著录位在陆机《毛诗草木虫鱼疏》三卷后,后魏安丰王元延

  • 钦定皇朝通志

    一百二十六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清朝通志》。是书共分二十略,计有“氏族略”十卷,“六书略”三卷,“七音略”四卷,“天文略”六卷,“地理略”八卷,“都邑略”四卷,“礼略”十二卷,“谥法略”

  • 吾野诗集

    五卷。明黄克晦撰。黄克晦,字孔昭,号吾野,福建惠安人。生卒年不详。克晦少时善画,《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列之画家传中。其诗有《金陵游稿》、《匡庐集》、《北游草》、《金台诗》、《宛城集》、《五羊草》、《西山

  • 周易象义

    十卷。清杜文亮撰。文亮字月峰,江西南丰人,乾隆时贡生,于诸经多有论著。作者自序曰:圣人观其象,系辞以明吉凶,君子观其象而玩其辞,古名曰《周易象义》,旨在使人了解象与义并重,分之则不得其解,合之则尽知其

  • 汉碑征经

    一卷。清朱百度撰。百度,字午桥,江苏宝应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作者因秦焚简策,古籍湮灭,汉朝建立以后,大兴经学,其后经师相承,久而久之,辗转抄书,谬误颇多,从而认为:传流至今不变者,唯有汉碑最古,

  • 论语梁氏注释

    晋梁觊撰。清马国翰编辑。觊天水人(今甘肃天水)。国子博士。《隋书·经籍志》载晋国子博士梁觊注《论语》十卷。现亡佚。《经典释文》、唐志并同。皇疏引作梁冀,因冀觊音同。马国翰为别于汉跋扈将军梁冀,仍依隋唐

  • 南华真经新传

    二十卷。宋王雱(1044-1076)撰。王雱字元泽,北宋抚州临川(今江西)人,王安石之子。王雱博学多识,不到二十岁就已著书数万言。治平四年(1067)举进士,熙宁四年(1071)任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

  • 五经心义

    明王崇庆(详见《周易议卦》)撰。此书是把其旧著的《书经说略》、《诗经衍义》、《春秋断义》、《礼记约蒙》与《周易议卦》五书合为一书,除《周易议卦》无序外,其余均有自序。大致都是剽掇旧文,罕有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