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七经纪闻

七经纪闻

四卷,附一卷。清管同(1780-1831)撰。管同字异之,江苏上元(今南京市)人,经学家、散文家。道光乙酉举人。姚鼐主讲钟山学院,从学,称姚门高足。乡举为侍郎陈用光所拔。同县邓廷桢为安徽巡抚时,延请管同教授其子六年。赴京城时卒于宿迁途中,享年五十二岁。管同有经世之志,为学不守章句,曾撰文抨击流风世俗,颇切中时弊。以文名家,其雄峻清新,简严精邃,能曲当法度。又善于作诗,人称得苏、黄之朗俊。姚鼐赞其“才气当时无出其右者”。除本书外,他著尚有《因寄轩诗文集》、《皖水词存》、《战国地理考》、《文中子考》、《四书纪闻》、《孟子年谱》等。本书原定名为《五经纪闻》和《四书纪闻》,校刊时,把《大学》、《中庸》归并入《礼》,而把《论语》、《孟子》附在五经之后,因此称为“七经”。书中一至二卷说五经,《易》仅仅一条,《公羊》也只一条,又空缺《穀梁》,只有说《书》、《诗》稍多。三至四卷,说《论语》、《孟子》,卷前有邓廷桢和方损之(东树)所作二序。方东树序中引述阮元的话,认为本书中精核占十分之二三,未妥的占十分之二三,人所已透发而书中还未透的也占十分之二三,不知是否果真出于阮元之口。而方东树在每一条下多附己见,与管同立异。大抵管同所致疑于朱熹的地方,方东树都不以为然,并对朱熹学说中最害理的论点曲加解说。当然,也不无订正。管同所说,颇有见地之处不少。如“流宥五刑”,援引范蜀公正书,认为舜创制五刑,以宥三苗的劓、刖、剕、宫、大辟,因此舜时的四凶之罪,也仅只流放殛,那么不采用肉刑就可想而知了。所谓“象以典刑”,就如同画衣冠、易章服以为戮一样。所以命皋陶说:“五刑有服”,是已用流放代替五刑了,因而接着说:“五流有宅,五宅三居”,前后辞意明白相承。又《盘庚》上篇有“盘庚与王曰并见”,下篇却只说盘庚而不说及王,管同经过考据,认为前面所称的“王”,是阳甲,其时阳甲在位,盘庚还是臣子,因此告诉众人说,找王来,“既爰宅于兹。”盘庚既把此意告知众人,而后阳甲又命众人全都集合于庭,又告以己意,因此其辞前后相同,不嫌重复。又根据《郊特牲》“大夫强而君杀之,义也,由三桓始也”,认为是三桓的子孙被鲁国诛杀。推证于穆公时,公仪子为政,子柳、子思为臣,又经四五传至景公、平公,其时鲁国想使乐正子当政,慎子为将军,而季孙为司徒,叔孙为司马。世代执掌鲁国大权,都不曾再见。孔子说三桓之子孙衰微,其言已应验了。如此之类,大概就是邓廷桢序中所称“直破二千年先儒传注之误”的具体体现。书中较多引用姚鼐的《九经说》,则是古文家一脉相承之处。只是《大学》、《中庸》,历来与《论语》、《孟子》相提并论,称为“四书”,而且原书本已分帙,宜保持原貌为好。书后附有管同文章二篇、方东树文章三篇,所谈论的都是治河的事,而与《禹贡》相关。有道光刊本(民国时曾影印出版)。

猜你喜欢

  • 南史演义

    三十二卷。题“玉山杜纲草亭氏编次,云间许宝善穆堂氏批评”,作者杜纲详见《娱目醒心编》。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南朝宋、齐、梁、陈演变更替历史故事,起于东晋末刘裕出身发迹,终于隋灭陈南北统。作为历史小说,该

  • 覆瓿集

    七卷。《附录》一卷。明朱同(约1398前后在世)撰。朱同,字大同,白号紫阳山樵,又号朱陈村民,安徽休宁人。生卒年不详。翰林学士升之子,《明史》附见升传末。著有《覆瓿集》。是集末有范檩跋,称洪武中以人材

  • 尚书今古文考证

    七卷。清庄述祖撰。庄述祖字葆琛,江苏武进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本书未被王先谦的《皇清经解续编》收入,可能与本书不够精审有关。本书对《尚书》之今、古文虽作多方考证,然其可取之

  • 玉笥诗谈

    四卷。明朱孟震(约1583前后在世)撰。朱孟震字秉器,新淦(今江西新干)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累贵州布政使。朱孟震生平详见《河上楮谈》辞目。是集凡四卷。皆载明代诗人之事,简略介绍其生平经历,

  • 两周金石文韵读

    一卷。王国维撰。王国维事迹见“尔雅草木虫鱼鸟兽名释例”。王氏据夏炘古韵二十二部,收集周代金石铭文四十余篇,以其中用韵之例,作为古韵二十二部之旁证。是编刊入《王忠悫公遗著》。

  • 纳兰词

    五卷。清纳兰性德(1655-1685)撰。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其先祖为蒙古吐默特氏,以攻占纳喇部领地,改以地名纳兰(纳喇)为姓。纳兰性德出身显贵,其父明珠深得康熙信任,官至大学士加

  • 平水韵略

    五卷。金王文郁撰。详见“壬子新刊礼部韵略”。

  • 论语陈氏义说

    一卷。魏陈群撰。清马国翰辑为一卷。群字长文,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人。位至司空。封颍阴侯。《魏书·陈群传》未载陈氏注《论语》、《释文》,隋唐志也无著录,年久亡佚。何晏撰《集解》收入三节。马融据此,附上

  • 苏盦文录

    二卷。《骈文录》五卷。《诗录》十八卷。《词录》一卷。清杨葆光(1830-?)撰。杨葆光字古醖,号苏盦,又号红豆词人。作者生平事迹不详,有《天台游记》。词人于光绪八年(1882)夏命小胥裒集,将咸丰十年

  • 宋文钞

    不分卷。明查志隆(约1574前后在世)编。查志隆字鸣治,海宁(今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官至山东布政司左参政。本书仅从《宋文鉴》等书摘录而成,收而不能赅,别裁又不精审,无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