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丁氏音韵学丛书五种

丁氏音韵学丛书五种

十四卷。清丁显撰。丁显,生卒年不详,字韵渔,别字西圃,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咸丰间举人。曾教授淮南研治经史,还留心实学,以期有用于世。对于疏导淮河、运河等民生国计,尤费苦心。年近六十,仍著书不倦。平生对音韵学、训诂学研究精深。丁显认为,历来诸家引用经典,各有所取。有的经书原字为本义,而引用时用字则为转音,他们不明白这一道理,因此常常误释经典原意。丁显所著《诸家引书异字同声考》,可使读者了解声类互转因方言和时代而有所不同,并不是其字有另外的意义。丁显治音韵之学,特别注重谐声。所著《声谱》二卷,取司马光《切韵指掌图》、清李汝珍《音鉴》之法,根据双声理论对汉字进行分类。该书在体例上首列韵目,次释字义,按声母的粗细归等。他的《双声叠韵一贯图》成书于同治三年(1864年)。此书推崇明方以智的音韵学理论,在韵图的组织、分韵列字上多用其说。书中分声母为二十一类,每一类又分粗、细两种音。二十一声母分属九音(顎声、舌头声、重唇声、齿头声、正齿声、深浅喉声、轻唇声、半舌声、半齿声),分韵母为二十二大类。将通行的开齐合撮四呼化为粗、细两类音,与声母的粗细相配合。此书韵图横列二十一类声母,纵分二十二韵,每个声母下分粗、细韵母两格,每格中央列阴平声字,其余四声分列于格子四角,有音无字则以〇表示。此法实为丁显所独创。丁显还编辑《韵学丛书三十四种》,可惜未见刊行。《丁氏韵学丛书五种》目录:《群经异字同声考》九卷,《谐声谱》二卷,《丁氏声鉴》一卷,《音韵指述》一卷,《双声诗选》一卷。有清光绪间刻本行世。

猜你喜欢

  • 大学古本释

    清丁大椿撰。是书就《大学古本》,节解句释,推求脉络,使之通贯。什么样的句子作承接,什么样的句子作结语,什么样的句子作中间过纽,大椿都为读者讲解大学的法则。是书说理间有当处。书刊于道光二十年(1840)

  • 进藏程站

    一卷。清王世睿撰。王世睿,字道存,山东章邱县人,康熙十八年(1679)进士,官泸州知州。雍正十年(1732),奉檄入藏,往返历九个月,因成此书,以记行程。首记自四川打箭炉起行,经襄塘、巴塘、江卡、乍了

  • 清太宗圣训底稿残本

    十六册。不著撰人名氏。太宗圣训创修于顺治,重修于康熙十年至二十六年修成,但未刊行。至乾隆四年始诏刊行,该底稿残卷十六册,其标题亦与刻本不同,如宥过、戒饬、明罚、武功、尊儒、明决、恩泽、圣德、约信、定制

  • 旗军志

    一卷。清金德纯撰。金德纯,字素公,辽阳人,隶汉军正红旗。清代旗军之制,创立于清太宗征服朝鲜以后,先是设立满洲八旗,以后又扩充为蒙古汉军八旗。是书于此叙述较为简略,可与《清史稿》中《兵志》互为参证。有《

  • 庆远府志

    ①十卷,清李文琰修,何天祥、朱桐、莫景隆纂。李文琰,字玉重,石首(今湖北石首)人,贡生,乾隆十八年(1753)庆远知府。何天祥,修仁(今广西荔浦)人,贡生,庆远府训导。朱桐,广西临桂人,举人,教谕。莫

  • 易象数理分解

    八卷。清末谢维岳撰。谢维岳字龙山,邵阳人。作者认为周易有象、数、理三种内涵。对《周易》的诠释也必须象、数、易分解。“易言象者十之五六,言数者十之一二,直言其理者十之七八。不知象数理者,不可与明易。混同

  • 卧庐词话

    一卷。清周曾锦(生卒年未详)撰。周曾锦著有《香草词》。此书为论词之作,抄袭者多,不见主旨。所录清词,多非上品,可知其工力尚浅。谓柳耆卿词千篇一律,吴君特词雕琢晦涩,皆拾人牙慧,而非真知柳屯田、吴梦窗者

  • 房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清杨延烈修,郁方董等纂。杨延烈,字子扬,山东章邱人,进士,官房县知县。郁方董,字小晋,江苏嘉定人,主簿衔。县志,明弘治时教谕陶釜修《房县志》六卷,嘉靖时主簿严光修《房县志》,俱无传本。

  • 礼记纂言

    三十六卷。元吴澄(1247-1333)撰。澄字幼清,号草庐、江西崇仁人。南宋咸淳末举进士不第。入元,荐擢翰林应奉文字。泰定初年开经庭,澄为讲官,曾主修《英宗实录》,诏加为资善大夫,广招门徒,从学者数千

  • 说文建首字读

    一卷。清苗夔撰。参见《说文声读表》。此诗以《毛诗》韵部,定《说文》五百四十部首音纽,乃以句用丶,韵用〇,间句韵用〇〇,隔句韵用、丶,撰为一篇韵语。王念孙云:“此小学绝作,六朝五代以来,读字讹谬,皆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