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海上盟约

海上盟约

宋金夹攻辽国的盟约。阿骨打领导女真族掀起抗辽斗争后,辽朝统治迅速走向崩溃。北宋统治者妄图乘机联金兵以夹击辽国,收回燕云失地。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徽宗派马政自登州(今山东蓬莱)渡海与金太祖谈判夹攻事宜。此后双方使节频繁往来约谈。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宋又派赵良嗣(即马植)等赴金约盟。双方商定:宋金各按商定的进军路线分别攻取辽之南京(今北京)、中京(今内蒙宁城西大明城):宋答应灭辽后,将原来输辽岁币转输于金。金则答应事成之后将燕云归宋朝;双方均不得中途单独与辽媾和。因双方使节率由渤海往还谈判,故称“宣和海上之盟”。但后来宋军攻燕京屡次受挫,最后仍由金军攻下。双方几经交涉,金才以宋每年输绢三十万匹、银二十万两,并纳燕京代税钱一百万贯为条件,于纵兵大掠之后,将燕京空城及其附近蓟、景、顺、涿、易、檀六州交给宋朝。

猜你喜欢

  • 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又称《中英通商章程》,为中英《天津条约》的补充条款。根据《天津条约》的有关规定,1858年10月(咸丰八年九月)清政府派遣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到达上海,会同两江总督何桂清等,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

  • 天津教案

    1870年夏(同治九年)天津望海楼法国天主教堂附设育婴堂,有三、四十名幼童死亡,同时天津不断有拐迷幼童事件,拐犯供词都牵连到天主教堂。6月21日(五月二十三日)数千群众聚集望海楼教堂说理。法国驻天津领

  • 求是堂艺局

    见“福州船政学堂”。

  • 中法新约

    见“中法会订越南条约”。

  • 古欲起义

    辽天祚帝时,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地区一次农牧民起义。天庆五年(公元1115年)二月,饶州(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巴林桥西北)渤海人古欲(一称摩哩)自称大王,聚集头下城居民起义,有步骑三万余

  • 折冲府

    唐代军府名。由隋代鹰扬府改称而来。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军府一律称折冲府,设于全国各主要州,各有名号。折冲府分上、中、下三等,上府有兵一千二百人,中府一千人, 下府八百人。其下设团(三百人),队(

  • 楚(林士弘)

    隋末南方义军首领林士弘建立的政权。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林士弘从乡人操师乞起义,为大将军。操师乞牺牲后,林士弘代统其众,屡败隋军,众至十万余人。同年底,林士弘自称皇帝,国号楚,年号太平,定都虔州

  • 晋灭赤狄

    春秋时期,华夏族称世居太行山西麓的媿姓少数族为赤狄。赤狄长期与晋国为邻,有东山皋落氏、潞氏、甲氏、留吁、铎辰与��咎如等部,与晋时战时和,并曾有过婚姻关系。春秋前期,赤狄各

  • 闽南起义

    见“福建小刀会起义”。

  • 鸾台

    官署名。即门下省。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称鸾台,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旧称。参见“门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