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武毅军

武毅军

清末聂士成所部清军。1895—1896年(光绪二十一年二十二年)刘坤一、李鸿章、王文韶及督办军务处商定,在云集直隶、奉天淮军中挑留马步三十营,对旧营制稍加变通,增加工程队、医院等,组建成武毅军,驻防芦台。戊戌变法期间,荣禄调该军一部进驻天津陈家沟,预防袁世凯所部新建陆军异动。戊戌政变后,荣禄奏准组建武卫五军,武毅军改编为武卫前军, 仍驻原防。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春,聂率部分武卫前军先在直隶、涞水等地镇压义和团,保护铁路电线,为主战官僚及慈禧太后所忌恨;后来在天津英勇抵抗八国联军,聂士成战死,余部划归武卫左军调遣。留驻芦台的十三营归原中路统领冯义和接统,裁并力七营,改编为直隶淮军毅字军;另一部溃散的三千余人在山西挑留四营外余皆遣散。归左军调遣部分缩编为五营,后被袁世凯改编为直隶淮军先锋队。前军建制消失。

猜你喜欢

  • 保国会

    清末维新派的政治团体。由康有为等人发起,1898年4月(光绪二十四年)成立于北京。该会宗旨是救亡图存, “保国、保种、保教”,订立章程三十条,主要内容是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

  • 河州战役

    宋、夏间一次重要战役。武胜城(今甘肃临洮)战役后,宋王韶乘胜率军攻占吐蕃首领木征所据之河州(今甘肃临夏)。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九月,木征依恃西夏援助,复据河州,不久又被宋军夺回。熙宁七年四月,西

  • 吴遽起义

    孙吴时鄱阳农民起义。嘉禾六年(公元237年),鄱阳(治今江西波阳东)人吴遽率领当地农民举行起义,杀死前来掠民为兵的中郎将周祗,连克数县。豫章(治今江西南昌)和庐陵(治今江西泰和西北)两郡农民纷起响应。

  • 占田制

    西晋时期的土地制度。西晋建立后,晋武帝司马炎下令废除民屯机构。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统一全国后颁布新的土地制度占田制。规定诸侯占田,大国十五顷,次国十顷,小国七顷。品官占田,一品至九品,占田五十顷至

  • 昭宣中兴

    汉昭帝、汉宣帝相继在位,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等一系列政策,使汉朝危而复兴,史称“昭宣中兴”。汉武帝末年,海内虚耗,百姓流离失所,汉朝处于危机之中。汉武帝下轮台诏书,罪已更张,但不到两年便去世了。大臣

  • 苗刘之变

    南宋初年扈从将领苗傅、刘正彦发动的一次政变。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三月,扈从统制苗傅与刘正彦以奸臣王渊居要职,内侍康履、蓝珪得宠跋扈,诸将功大不能获赏,对高宗赵构不满,在临安发动政变,杀王渊及康履

  • 徐一夔案

    明初文字狱之一。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给朱元璋的贺表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句。“则”与“贼”同音, “生”被读作“僧”,朱元璋认为是骂他当过和尚,做过贼,“光”字则是讽刺他剃过光头,遂将其处

  • 张海起义

    北宋仁宗时今陕、豫、鄂三省交界处农民起义。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夏,陕西大旱,饥民达二、三百万。八月,张海、郭貌(邈)山,党君子、范三、李宗等人,聚众千余人起义于商州(今陕西商县)。随后即转战于陕

  • 都护府

    唐代在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政权机构。分大都护府和上都护府二类。大都护府设大都护一人,副大都护二人,副都护二人。上都护府设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都护府掌管治理少数民族事宜。唐代从贞观到天宝年间先

  • 光定猪年新法

    西夏神宗光定二年(1212年)仿照宋朝编敕之制,纂辑的一部敕令汇编。据说因光定二年为党项族之猪年,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