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晁错削藩

晁错削藩

汉景帝时期御史大夫晁错提出的削夺诸侯王封地的措施。汉初,刘邦在削除异姓诸侯王时,封立了九个同姓诸侯王。文景时期,他们的力量壮大起来, “谋为淫乱”。文帝时晁错任太子家令,曾数上书“言削诸侯事”。景帝前元三年 (公元前154年), 晁错又上书指出诸侯王封地过大,且倚势阴谋作乱,对朝廷形成严重威胁。必须削夺诸侯王的封地以弱其势。他说: “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景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削楚东海郡、赵常山郡、胶西六县。当议削吴地时,吴王刘濞联合楚、赵、胶西等六国, 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了叛乱,史称“吴楚七国之乱”。

猜你喜欢

  • 叔孙通定朝仪

    叔孙通原为秦待诏博士,后降刘邦。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随刘邦打天下的大臣,原来多是贩夫走卒,不知朝廷礼仪。他们饮酒争功,拔剑击柱,刘邦深以为患。叔孙通上奏刘邦,表示愿与儒生共同制定朝仪,

  • 中国人民反割台斗争

    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将台湾割让日本,中国人民义愤填膺,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割台的斗争浪潮。各界人士以罢市、发布檄文、通电、上书等方式表示强烈抗议。台湾人民更是“捶胸泣血,万众一心,誓同死守”。清政府却

  • 武庚叛乱

    周武王克商后,封纣王子武庚(禄父)于商,统治商遗民。武王去世后,武庚乘周统治集团内部发生矛盾之机发动大规模武装叛乱,以图恢复商王朝。后在周公的武力镇压下失败。参阅“周公东征”。

  • 新附军

    元代军队的一种,系指收编的南宋军队。元统一后,和其他军队相参并用,或镇戍,或屯垦,或参加军事征讨。

  • 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郑成功死后,其子郑经继位。“三藩”之乱期间,郑经曾乘势攻占福建等地,向大陆发展势力。“三藩”之乱被平定,郑经只好退回台湾。康熙二十年郑经死,长子郑克�ȴ

  • 总检察厅

    官署名。北洋军阀政府于1912年根据《中华民国法院编制法》而设立的最高监察机关,与最高审判机关大理院相配设置。总检察厅设总检察长一人,检察官二人以上。职权是根据刑事诉讼律或其他法律规定,实行搜查,提出

  • 欧南喜起义

    元初广东农民起义。首领欧南喜,广东人,县籍不详。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九月,欧南喜在广东清远称王,署丞相、招讨等官,众号十万。所部马帅、陆帅、徐相等袭广州,兵败未遂。欧南喜走新会,与黎德所部会合

  • 柴桑之会

    刘备、孙权建立抗曹联盟的事件。长坂战后,曹操占据荆州(治今湖北襄阳)军事重镇襄阳,控制了荆州江北地区,对孙权震动很大。刘备采纳诸葛亮联吴抗曹建议,派诸葛亮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与孙权结盟。诸葛亮向

  • 徐州之战

    曹操进攻陶谦、吕布的战争。徐州(治今山东郯城)之战有三次。曹操占据兖州(治今山东金乡东北)后,于汉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秋,亲率大军,从兖州出发,进攻徐州的陶谦。陶谦闭门不与之交战。后因军粮不足

  • 内三院

    清天聪十年(公元1636年)在文馆基础上,仿照明制设置的文翰顾问机构。即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各设大学士一人,下属有学士、主事等官。内国史院掌管编纂史书,撰拟表章;内秘书院掌管起草外交文书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