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广东红巾军起义

广东红巾军起义

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广东天地会众的反清武装斗争。1854年7月5日(咸丰四年六月十一日),广东天地会首领陈开在南海县佛山镇竖旗起义。李文茂、陈显良等在广州北郊佛岭寺起义响应。义军蓄发易服, 头裹红巾,世称“红巾军”。旬月之间,义军连克附近数十州县,乘势围攻省城广州。两广总督叶名琛纠集地主武装团练,并勾结英、美、法侵略者,疯狂镇压起义军。义军久攻不克,撤围。1855年5月(咸丰五年四月)陈开、李文茂会同广西浔梧一带天地会首领梁培友等进军广西浔州府(今桂平),经三月激战,攻占浔州府城,随即改浔州府城为秀京,建立大成国,以洪德纪年。陈开先称镇南王,后改称平浔王,设官分职,征收赋税,铸造“洪德通宝”。红巾军乘胜攻克贵县,武宣、象州、平南等地。1857年(咸丰七年)义军克柳州,破南宁、占梧州。同时,在贵县覃塘的黄鼎凤也攻占宾州、上林。红巾军声势日盛。翌年春,陈开、李文茂分兵东西两路进取省城桂林,清按察使蒋益澧调兵遣将,先败陈开,后败李文茂。清军旋陷柳州。李文茂不幸死于怀远山中。1861年8月(咸丰十一年七月)浔州陷落, 陈开遇害。1864年(同治三年) 大成国部将黄鼎凤经不住残酷斗争的考验,变节投敌。起义全归失败。红巾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在两广的反动统治,有力地支持了太平天国革命。

猜你喜欢

  • 汉与匈奴的战争

    匈奴族是散居大漠南北的少数民族。秦末汉初,中原政权无暇北顾,匈奴吞并其周围少数民族, 日益强盛起来。昌顿单于时拥有骑兵三十万,经常侵扰汉朝边郡。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匈奴兵围晋阳 (今山西太原)

  • 六大

    周代天官的六种属官。《礼记·曲礼》; “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天官指朝廷的高级神职官吏,故“六大”多与宗教事务有关。大同太。太宰,从铜器铭文看,应为王家

  • 周世宗北伐

    五代时后周世宗柴荣在统一战争中,曾北伐攻辽,收复了被契丹贵族占据二十多年的三州三关。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春,周世宗柴荣为收复幽(今北京)、云(今山西大同)十六州,以解除辽军对中原地区的威胁,先命义

  • 一条鞭法

    明神宗时张居正对赋役制度的改革。“鞭”或作“编”、“边”。简称“条编法”。明代自宣德以来,不断改革赋役制度,嘉靖、隆庆两朝,海瑞、庞尚鹏、王宗沐等在浙江、应天(今江苏南京)、江西局部地区曾实行一条鞭法

  • 移宫案

    明末“三案”之一。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 光宗死,熹宗当立,抚养他的李选侍,与郑贵妃有密切往来,想利用熹宗年幼,把持政权,进住乾清宫,意在垂帘窃权。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上疏请李选侍移宫,离开太子

  • 长平之战

    战国时秦国与赵国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北)进行的战役。周赧王五十三年(公元前262年),秦武安君白起攻克韩的野王(今河南沁阳),使韩上党郡(治壶关,在今山西黎城东北太行山口)与韩本土道路断绝。上党郡守冯亭

  • 祖逖北伐

    永嘉之乱后,中原地区落入匈奴贵族之手。祖逖上书琅邪王司马睿,要求北伐,收复失土。永嘉七年(公元313年),祖逖率宗族部曲渡江北上,在江阴铸造兵器,召募训练士兵,队伍扩展有二千余人。遂率军向今安徽、河南

  • 王田和私属

    王莽托古改制的经济措施之一,王莽称帝后,鉴于豪强地主兼并土地恶性发展,农民奴婢化日益严重,于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颁布实行王田和私属政策的法令。宣布将所有土地收归国家所有,称为王田。奴婢改称私属。两者

  • 前徒倒戈

    周武王伐商战役中,在牧野战场上发生的商纣王军中下层士兵的阵前起义。徒是步兵的称呼。古代战争以车战为主,步兵为辅,战车上的甲士只有贵族才能充任,协同作战的步兵则由下层庶民充当。由于商纣王统治时期对平民的

  • 清室预备立宪

    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所采取的欺骗性的政治措施。进入二十世纪后,革命形势蓬勃发展,清政府虽推行“新政”仍无济于事。资产阶级上层的政治代表利用日俄战争中日胜俄败竭力鼓吹立宪,一些有实力的地方督抚为巩固和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