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

西晋宗室诸王争夺中央政权的混战。晋武帝鉴于曹魏诸王无力捍卫皇室的教训,分封了二十七个同姓王。太熙元年(公元290年),武帝死,继位的惠帝白痴,外祖父杨骏辅政。元康元年(公元291年)皇后贾南风与掌管禁卫军的楚王司马玮等人合谋,杀杨骏及其党羽。以汝南王司马亮和卫瓘辅政。贾后又与楚王玮使惠帝下诏, 杀汝南王亮和卫瓘, 贾后又责楚王玮矫诏杀戮大臣而处死玮,朝廷大权尽归贾后。惠帝立司马遹为太子,因其非贾后所生,被杀。时掌禁军的赵王司马伦,以为太子报仇名义,杀贾后及其党羽。永宁元年(公元301年)正月,赵王伦废惠帝,自立为帝,引起诸王不满。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等起兵,攻进洛阳,杀赵王伦使惠帝复位。齐王冏掌握朝政,引起诸王反对。河间王颙联合长沙王乂,举兵攻冏,冏兵败被杀。长沙王乂因之掌握朝政。太安二年(公元303年),河间王颙又联合成都王颖攻乂,颖遂专断朝政。是年底,东海王司马越起兵攻乂,乂兵败被杀。司马越又举兵攻司马颖,越败,挟持惠帝逃至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河间王颙乘机进兵洛阳,独秉朝政。永兴二年(公元305年),东海王越又起兵攻颙,颙兵败。此后, 越相继杀颙、颖二王,迎惠帝还都洛阳,司马越总揽朝政。光熙元年(公元306年),越毒死惠帝,立惠帝弟司马炽为帝,是为晋怀帝,越仍秉朝政。至此,这场统治阶级间的持续十六年的大混战——“八王之乱”,才告结束。

猜你喜欢

  • 撒八、窝斡起义

    西北路契丹人民的反金大起义。海陵王发兵南下攻宋,强征西北路(今内蒙正蓝旗一带)契丹丁壮从军。正隆五年(1160年)撒八聚众反抗,杀金签军使及招讨使,夺兵甲三千副,推举都监老和尚为招讨使,举行起义。山前

  • 保国会

    清末维新派的政治团体。由康有为等人发起,1898年4月(光绪二十四年)成立于北京。该会宗旨是救亡图存, “保国、保种、保教”,订立章程三十条,主要内容是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

  • 外戚、宦官之争

    又称外戚、宦官之祸。东汉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东汉自和帝后,皇帝都是幼年继位,由母后临朝,太后要借助于父兄处理政务,又要用宦官出宣诏命。皇帝长大后,为恢复权力,只有靠宦官发动政变,驱灭外戚,因此

  • 景云之变

    李隆基诛杀韦后及其党羽的政变。韦后毒死中宗以后,欲揽大权。但武则天第四子相王李旦(即前废睿宗)以及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尚有相当势力,是韦后专权的主要障碍。李旦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暗中结交才勇之士,与太平公

  • 禅宗

    中国的佛教宗派。因主张用禅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而得名。又自称传佛心印,以觉悟所称众生本有之佛性为目的,亦称“佛心宗”。传说创始人为北魏时的印度僧人菩提达摩,唐时以惠能为代表。武则天时,分为南、北二宗,

  • 西京战役

    金蒙间一次重要战役。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十月,蒙古军南下,进围西京(今山西大同)。金西京留守纥石烈执中(一名胡沙虎)弃城东逃。蒙古军入西京大掠而归。崇庆元年(1212年)秋,成吉思汗亲率蒙古军再

  • 南枢密院

    辽北面朝官机构之一。以其牙署在大内帐殿之南,亦名南衙、南院。总掌文臣铨选、部族与丁赋之政。置南院枢密使、知南院枢密使事、南院枢密副使,知南院枢密副使事、同知南院枢密使事、签书南枢密院事等官。多以非宗室

  • 五国相王

    战国中期魏将犀首(公孙衍)发起的一次“合纵”活动。周显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一说周显王四十五年,魏将犀首发起魏、赵、韩、燕、中山“五国相王”,即互尊为王,以抗秦。

  • 曹国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封于周武王克商后,始封之君为武王弟叔振铎。都陶丘(今山东定陶西南)。春秋时为小国,公元前487年为宋所灭。

  • 五服

    旧说,古代王畿以外,每五百里为一区划,按距离远近分为五等地带,分别对天子尽不同的义务。服,是服事天子之意。五服的名称是: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 见《尚书·益稷》、《禹贡》等。“五服”的说法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