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阳坡

阳坡

向阳的山坡。卢纶山中一绝》:“阳坡软草厚如织,因与鹿麋相伴眠。”

猜你喜欢

  • 强似

    胜于。黄幡绰《嘲刘文树》:“文树面孔不似猢狲,猢狲面孔强似文树。”

  • 玉谿生诗意

    一名《李义山诗笺注》。清屈复撰。屈复,字见心,号悔翁,蒲城(今属陕西)人,著有《楚辞新注》。《玉谿生诗意》八卷,有清乾隆四年(1739)扬州芝古堂刻本,上海会文堂书局1917年石印本。此书亦分体编次,

  • 夏氏

    ①即夏后氏。②指隋末农民起义军窦建德所建夏政权。张说《奉和圣制行次成皋应制》:“夏氏阶隋乱,自言河朔雄。”

  • 春歌弄明月,归棹落花前

    【介绍】:徐彦伯《采莲曲》诗句。弄,歌唱。棹,摇船的用具。二句写江南女子采莲归来时的情景:在皎洁的月光下唱一首春情荡漾的歌曲;在落花纷纷的水边停船上岸。表达了江南水乡的美丽夜景和采莲少女的欢乐情怀。

  • 韦冰

    【介绍】:曾应进士试。武宗时在世。《全唐诗》存诗1首。

  • 鸡鸣荒戍晓,雁过古城秋

    【介绍】:许浑《泊松江渡》诗颌联。二句描绘出一幅古城秋意图。出句写荒戍雄鸡啼鸣情景,寓有黍离之悲的况味。对句谓雁过古城,去意决绝,境地更见苍凉萧瑟。“雁”字乃诗眼所在,有画龙点睛之妙。

  • 下邽

    县名。唐属关内道华州,在今陕西渭南下邦镇东南。白居易《寒食江畔》:“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邦明日是清明。”

  • 四声

    指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个声调。声调是汉语所固有的,只是在不同时期音值不同。至南朝齐时沈约、周顒等人认识到四声的不同,将平、上、去、入四声的变化特征应用于诗文创作,开始讲求诗歌格律,至唐代,格律诗形

  • 张子明

    【介绍】:攸县(今属湖南)人。约生活于五代至宋初。尝居凤巢山,时有诗名。《全唐诗》存诗1首。

  •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介绍】:杜甫约于上元元年(760)冬作。裴迪,唐代诗人,初与王维同隐居于终南山,上元元年,在蜀州刺史王侍郎幕中。蜀州,州治在今四川崇州。蜀州东至成都仅百里,故两人有唱和诗互相寄赠。裴寄赠杜甫之诗,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