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讲经文

讲经文

文体名。汉魏六朝以来,佛家多以“唱导”、“转读”等方式宣扬教义,弘广佛法。“转读”为自印度传来的讲经方式,其特点是抑扬其声以讽诵经文,“以哀婉为入神,用腾掷为轻举,致使淫音婉娈,娇弄颇繁”(《高僧传》卷一四),也就是以悦耳动听的声腔,吸引俗家子弟,并逐渐成为伎艺化的讲经。至隋唐时,仍沿袭此风并逐渐发展为新的讲经形式——俗讲。敦煌石室保存下来的讲经文,正是释氏佛门以大众化方式讲唱佛经的底本,它使往昔的讲经变为听众所容易接受的讲解和歌赞,而这些歌赞又必须是人们能歌能唱的曲调。讲经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经文,在讲经之前,先把要讲的经文唱出来,名为唱经,是由都讲担任的,以往讲经是这样,俗讲也如此。二是讲经,把唱出来的经文加以阐释,依据旧的注疏义记,再结合当时社会风尚、人情世态,以引起听众的兴趣,灌输更多的佛教思想。就形式与方法而言,仍袭用道安的科分方法,即把讲经分为“序分、正宗、流通”三部分。三是唱词,包括新歌、俗曲和诗词,有五言诗、六言诗(或称为词)、七言诗和三三七言的俗曲,某些唱段上还注有“断”、“平”、“侧”、“平侧”等字样,表示有一定约束力的独特唱法,这是讲经文里最重要的部分,有了它才能把讲经变成俗讲,才能把佛经的宣传大众化。所以,讲经文的体制和变文一样,都是散韵结合、说唱兼行,但是,变文不引原经文,而讲经文在讲说之前则必须引原经文,然后逐段、逐句或逐字地发挥演绎,故讲经文的讲说开头往往标有“经云”、“经曰”。唱词的结句又以“催经”的套语,“××××唱将来”作结。至于讲经文的内容都是依据佛教经典宣扬佛法的弘大无边,教义的深邃莫测,人生变化无常,以及皈依佛门的真谛,如《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维摩诘经讲经文》等。

猜你喜欢

  • 达磨支曲

    【介绍】:温庭筠作。见《达摩支曲》。

  • 剑池驿

    驿站名。在唐洪州丰城县(今属江西)。权德舆有《丰城剑池驿感题》诗。

  • 李澄之

    【生卒】:?—706?【介绍】:应作李登之,尉氏(今属河南)人。终生坎坷不遇。年60余为宋州参军。神龙中卒。长于五言诗。《旧唐书》有传。《全唐诗》存诗1首。

  • 司马相如

    西汉蜀成都人,字长卿。著名辞赋家。汉武帝见其《子虚赋》而叹赏,狗监杨得意因而荐之,任为郎官。著名的辞赋还有《上林赋》、《长门赋》等。《史记》、《汉书》并有传。范尧佐《一字至七字诗·书》:“银钩屈曲索靖

  • 丁零

    古代西北和北部地区的游牧民族名。汉时属匈奴。李端《雨雪曲》:“丁零苏武别,疏勒范羌归。”

  • 能事

    本领,才能。杜甫《戏题画山水图歌》:“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 青溪道士

    晋郭璞《游仙诗七首》之二:“青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借问此何谁?云是鬼谷子。”后常以“青溪道士”喻指隐居的修道之士。高骈《步虚词》:“青溪道士人不识,上天下天鹤一只。”

  • 暮过山村

    【介绍】:贾岛作。此诗写途经一僻远山村时的观感。前三联着力勾勒萧疏荒凉的山村远景,笔致奇崛,意象清冷。末联“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刻画诗人的心理活动,婉尽其妙。诗以景结情,道路辛苦,羁旅愁思,见于

  • 荆州道怀古

    【介绍】:刘禹锡作。见《荆门道怀古》。

  • 使至塞上

    【介绍】:王维作。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使崔希逸袭破吐蕃,维以监察御史赴河西宣慰。此诗即作于本次出塞途中。诗中写出了大漠孤烟、黄河落日的雄浑壮丽景象,反映了诗人“征蓬出汉塞”的壮怀。境界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