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昭宗时桂州刺史李琼弟。矮小而白皙,二十余岁时常插花游于洪州市井酒肆,狂饮高歌。人令其为歌词,皆应口出。镇南节度使钟传以狂妄惑众罪名将其下狱,梦符于狱中献诗10余首,乃得释。后不知所终。《全唐
①指东汉荀淑家。参见“荀家兄弟”。②指晋荀勖。勖工于声律,故后人以“荀家”为精通音律的人的代称。吴融《闻歌》:“贯珠一夜奏累累,尽是荀家旧教词。”参见“荀勖”。
【介绍】:一作《寒食夜》。韩偓作。描绘一个春色艳丽、细雨朦朦的夜晚,首句叠用“恻”与“剪”,将春夜细雨飘飞情景,烘托得轻柔凄美;次句把初春之梅花杏花摄入诗中,更为诗篇涂抹一层秾艳色彩;第三句乃全篇点睛
【介绍】:王维作。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李龟年》。范摅《云溪友议》载:安史之乱期间,李龟年曾在湘中采访使筵中唱此篇。红豆,又名相思子。本篇即托此物寄意,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相思之情。写情含蓄而又
【介绍】:唐代诗人。生卒年、籍贯不详。贞元、元和中在世。居于郑州中牟(今属河南)。家贫,少为洗镜锼钉之业。人称胡钉铰。既能诗,太守名流,皆仰瞩之。或有遗赂,必加拒绝;或持茗酒而来,则欣然接待。善写七言
【介绍】:贞元中进士。《全唐诗》存诗2首。其中《近无西耗》又重见于别卷李敬方名下,《并州路》一作杨达诗,题为《塞下曲》,皆非。
【生卒】:752—839【介绍】:俗姓郑,襄阳(今属湖北)人。幼出家玉泉寺。贞元十二年(796),自天台移居明州余姚大梅山,世称大梅和尚。《宋高僧传》、《祖堂集》有传。《全唐诗补编·续拾》录诗偈2首。
东汉末刘桢字公干,有诗才,为“建安七子”之一。其诗《赠五官中郎将四首》之二自述久病之苦曰“余婴沉痼疾,窜身清漳滨。”后用为疾病缠身之典。李端《宿荐福寺东池有怀故园因寄元校书》:“众病婴公干,群忧集孝璋
【生卒】:?—975【介绍】:建阳(今属福建)人,或谓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少游庐山,学诗于陈贶,精思不懈,或至浃日不盥。居庐山二十年。南唐后主立,至金陵,献诗百篇,诗卷以《石城怀古》为首,后主读之,
清高士奇评释。士奇,生平简介见《续唐三体诗》条。《唐三体诗评释》,六卷。高氏在宋周弼原选、元释圆至原注《唐三体诗》的基础上重加评释,以成此书。对圆至笺注谬误处,多有删除,时加己见。前有高氏自序1篇,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