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萧颖士

萧颖士

【生卒】:717—760

【介绍】:

唐代散文家。字茂挺,号萧夫子、文元先生。颍州(治今安徽阜阳)人,郡望为南兰陵(治今江苏武进西北)。开元二十三年(735)与李华同榜进士及第,授金坛尉,因故未赴任。开元末,授桂州参军。天宝元年(742),补秘书省正字。其时裴耀卿席豫张均、宋遥、韦述皆先进,器其材,与钧礼,由是名播天下。奉使括遗书赵、卫间,淹久不报,为有司劾免,留客濮阳。于是尹徵、王恒、卢异、卢士式、贾邕赵匡、阎士和、柳并等皆执弟子礼,以次授业,号萧夫子。于天宝五载(746)回到京城,待诏阙下。任集贤校理。天宝八载(749),因得罪李林甫而被降职为广陵参军事,写《伐樱桃树赋》以刺之。次年,东下维扬赴任时,已看破世情,准备去隐居。天宝十载(751),史官韦述荐颖士自代,召诣史馆待制,颖士乘传诣京师,而林甫方威福自擅,颖士遂不屈,愈见疾,俄免官,往来鄂、杜间。天宝十二载(753),任河南府参军事,直至十四载(755)暮春。安史之乱爆发,南奔避难,于次年在江陵入山南节度使源洧幕。至德元载(756),入淮南节度使李琦幕,为掌书记,兼扬州府功曹参军。乾元二年(759),相国诸道租庸使第五琦欲请萧去当副手,但萧于此年冬天去嵩条迁先人之坟而授职未成事实。下年初殁于汝南旅途中。颖士思想以儒家为主,既宗经崇儒,又倾心老庄。自称:“仆平生属文,格不近俗,凡所拟议,必希古人,魏晋以来,未尝留意。”在史学上,重视《春秋》三传,排斥《史记》、《汉书》。文章与李华齐名,世称“萧李”,为韩柳古文运动之先驱。《四库全书总目》赞其“才略志节,皆过于人,不但如晁氏所云,文章根柢,固不仅在学问之博奥也”。《旧唐书》称其“词锋俊发”。其文以《赠韦司业书》、《伐樱桃树赋》为名篇。《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游梁新集》三卷,文集十卷,有散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〇著录《萧茂挺文集》一卷,仅赋九篇,表五篇,牒一篇,序五篇,书五篇。《全唐文》存文两卷,《全唐诗》存诗一卷。事迹见唐李华《扬州功曹萧颖士文集序》,《祭萧颖士文》,新、旧《唐书》本传。姜光斗、俞纪东各有文考颖士事迹。

【生卒】:709~760,或谓708~759

【介绍】:

字茂梃,行十,郡望南兰陵(今江苏常州),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新、旧《唐书》有传。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天宝间,历秘书正字、集贤校理,以不屈于李林甫,数遭贬黜。至德初,山南节度使源洧辟掌书记,洧卒,流寓金陵,授扬州功曹参军,世称“萧功曹”。后客死汝南逆旅,门人私谥“文元先生”。颖士高才博学,乐闻人善,以奖掖后进为己任,以是名播天下,号“萧夫子”。日本国遣使入朝,自言国人愿得萧夫子为师。颖士尚古文,自谓“平生属文,格不近俗;凡所拟议,必希古文”(《赠韦司业书》)。文章与李华齐名,号“萧李”。与李华、颜真卿等共倡古文,开韩、柳古文运动之先河。有集已佚,后人辑有《萧茂挺文集》,《全唐诗》存诗1卷又3首。

猜你喜欢

  • 燕馆

    指战国燕昭王为招纳贤士而建的碣石宫。亦泛用为咏容纳贤士之典。李商隐《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兴欲倾燕馆,欢终到习家。”

  • 季野阳秋

    晋人褚裒,字季野。《晋书·褚裒传》:“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李瀚《蒙求》:“泰初日月,季野阳秋。”

  • 唐代社会与元白文学集团关系之研究

    马铭浩著。台湾学生书局1991年6月出版,为《中国文学研究丛刊》第35号。该书共分六章,第一章“题旨之阐发”,第二章“中唐文学集团形成的原因”,第三章“元白文学集团的组成”,第四章“元白文学集团的文学

  • 高智周

    【生卒】:602—683【介绍】: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少好学。进士及第,补越王府参军。累迁费县令。擢秘书郎、弘文馆直学士,预撰《瑶山玉彩》、《文馆词林》等。三迁兰台大夫。总章元年(668)称疾去

  • 荀奉倩

    即荀粲。代指沉湎女色或笃于夫妻感情的男子。李贺《后园凿井歌》:“井上辘轳床上转,水声繁,弦声浅,情若何,荀奉倩。”罗虬《比红儿诗》之十五:“因事爱思荀奉倩,一生闲坐枉伤神。”参见“荀粲惑溺”。

  • 怀仙歌

    【介绍】:李白作。《怀仙歌》,乃向往求仙之辞。此诗当作于李白晚年,对仕途彻底绝望之时。前四句,想象自己欲化鹤渡海,前去蓬莱,而岛上之仙人亦翘首相待。“尧舜之事不足惊,自余嚣嚣直可轻”二句,则对历史上的

  • 刘元济

    【介绍】:见刘允济。

  • 鼓车

    载鼓的车。天子出行的仪仗之一。杜甫《复愁十二首》之八:“今日翔麟马,先宜驾鼓车。”

  •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介绍】:刘长卿《新年作》诗句。居人下,指被贬岭南。客,作者自谓。二句谓老将至而贬南荒,春已归而己不能归。系从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化出。方回谓二句“费无限思索乃得之。”纪昀谓“

  • 指飞鸿

    晋人郭瑀隐居深山。使者持节征召,他手指飞鸿示之,拒绝出仕。事见《晋书·郭瑀传》。后遂以“指飞鸿”为咏隐居不仕的典故。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之一:“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