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叹声。晋代殷浩为桓温废免,居信安,终日唯向空中写“咄咄怪事”四字。见《晋书·殷浩传》。后因以“咄咄”为咏失意感愤之典。孟郊《劝善吟》:“自悲咄咄感,变作烦恼翁。”
【介绍】:越州(今浙江绍兴)乡贡进士。元和元年(806),日本僧人空海归国途经越州时,曾为诗相送,其诗1首收入《全唐诗补编·续拾》。
唐代太宗、玄宗、德宗、宪宗、文宗、僖宗的合称。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谓此六人均爱写诗,且提倡作诗,“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故合称为“六帝”。然宪宗、僖宗未闻能诗,且无作品传世,不知何据。
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人。好学有文才,仕梁、陈、隋三朝。陈时官至尚书令,世称“江令”。江不理政务,好制作艳诗,日夜与后主游宴宫中,时号狎客。事见《陈书·江总传》。杜甫《复愁十二
【介绍】:韩愈作于贞元二十年(804)被贬阳山(今属广东)令时。龙宫滩,即在阳山境内。诗写羁旅乡思。前四写龙宫滩浩浩汤汤,滩声抑扬,激流惊浪,全是从残宵梦醒后听出,倒转有力。“梦觉”点明客宿,孤灯、宵
春秋时,吴王少子季札出使过徐国,徐君很喜欢他的剑,季札准备回来再送给他。但回来时徐君已死,季札便把剑挂在他的墓上。见《史记·吴太伯世家》。后用为典实,表示对亡友守信,或婉指朋友去世。王维《哭祖六自虚》
明李维桢编。维桢,字本宁,京山(今属湖北)人,穆宗隆庆进士,著有《大泌山房文集》、《史通评释》等。《新镌名公批评分门释类唐诗隽》,四卷。共录唐人诗800余首。不以诗体分类,而以诗之类别编排。有作家小传
汉语声调之一。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声,除平声外,其他三声皆为仄声。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其中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讲求平仄是我国诗、词、曲等文学体裁较重要的特
【介绍】:夔州云安(今重庆云阳)人,晚唐诗人雍陶之舅。雍陶中进士后不寄家书,敬之尝寄诗责问,遂改悔。《全唐诗》仅存诗1联。
指汉代丞相公孙弘为延纳天下贤才而建的楼阁。诗文中多用为咏接纳贤士之典。刘长卿《汉阳献李相公》:“几人犹忆孙弘阁,百口同乘范蠡舟。”参见“开东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