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玄奘

玄奘

【生卒】:600—664

【介绍】:

唐代高僧、翻译家。俗姓陈,名袆。通称“三藏法师”。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乡)人。出身儒学世家,备通儒家经典。十三岁出家,游历各地,遍访名师,学习佛教经典。深感各师所说不一,经典译本不全,决心西行求法,以释所惑。太宗贞观元年(627)从长安西行,历尽艰辛,游学南亚各地,访谒名师,探索佛典和婆罗门经典。十四年(640)在印度那烂陀寺主持讲座,蜚声南亚。次年春动身回国,十九年(645)抵达长安,受到太宗召见。玄奘西行往返十九年,旅程五万里,到达一百三十八“国”,带回佛教经典六百五十七部。回国后,他组织译场,先后在长安弘福寺、大慈恩寺从事译经工作,专精夙夜,不堕寸阴,直到逝世前一个月才辍笔。二十年间,共译出大小乘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一千三百多万字。玄奘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他提出“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翻译原则,身体力行,译文力求切合原作,而又通俗易懂,风格精严凝重,颇具特色。又著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西行取经游学所见所闻,涉及这些国家的幅员大小、都城规模、地理形势、农业、商业、风俗、艺术、语言、文学、货币、国王、宗教等诸多方面,保存了大量的印度神话故事和宗教传说。文笔简洁生动,骈散兼行,流畅而雅致,在初唐散文中可称上乘之作。有季羡林等的校注本。其所译经典保存于《大藏经》中。其著作《会宗论》、《制恶见论》、《三身论》等,开创了中国汉传因明传统,原作已佚,今仅存《三类境》、《真唯识量》、《论五种不翻》。《全唐文》存文一卷又九篇。事迹见唐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续高僧传》卷四、《旧唐书》本传,参杨廷福《玄奘年谱》。

【生卒】:602~664

【介绍】:

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十三岁出家,二十一岁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苦研佛法。感于各师说法不一,贞观三年(629)自长安西行至印度,从戒贤学习,被推为印度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通三藏十德之一,仅次于戒贤。后游学南北印度,声誉日隆。贞观十九年归,主持翻译佛经,并将《老子》及《大乘起信论》译为梵文。并著有《大唐西域记》,记述其西行见闻。乃中国四大译经家之一,法相宗(唯识宗)开山鼻祖。《续高僧传》有传。《全唐诗补编·续拾》收诗5首。

猜你喜欢

  • 送兵还作

    【介绍】:高适作。见《蓟中作》。

  • 汉文

    指汉文帝刘恒。白居易《偶然二首》之一:“汉文明圣贾生贤,谪向长沙堪叹息。”司马扎《筑台》:“汉文有遗美,对此清飙生。”

  • 试律诗

    即试帖诗。启功《诗文声律论稿·律诗的条件》:“唐代科举考试用五言六韵,计十二句,称为‘试律诗’。”参见“试帖诗”。

  • 杜甫诗史研究

    李道显著。该著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导论,又分三章。中篇为杜甫诗史研究,共收杜甫诗417首,列为十六章,天宝十四载以前之作品,都为一章,余则每年自成一章。每诗注明时地,说明主题背景,并与史实参证比较

  • 李贺诗集译注

    徐传武译注。1992年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收录李贺诗247首,另附残句5则,“楚辞评语”16则(非李贺作品者则予以辨伪)。每首诗分“原文”、“注释”、“今译”、“解说”四部分,书后附有“李贺诗集、研究

  •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介绍】:白居易作于长庆三年(823)杭州刺史任上。揣诗意,当是去孤山寺参加佛家法会归程作。西湖多柳,孤山多松,孤山寺多莲。故说“柳湖松岛莲花寺”。首二句,大处着笔,由景到人。中四句。小处着笔,写舟行

  • 仙人履

    据《后汉书·方术传》载:叶县令王乔有神术,每上朝则以所赐尚书官职履化凫乘之。后遂以“仙人履”为咏尚书或县令之典。苏颋《奉和崔尚书赠大理陆卿鸿胪刘卿见示之作》:“出曳仙人履,还熏侍女衣。”又《饯荆州崔司

  • 逐客

    ①指秦始皇驱逐列国游说之士。张继《洛阳作》:“书成休逐客,赋罢遂为郎。”参见“逐客令”。②被放逐、贬斥的人。刘禹锡《闻道士弹思归引》:“仙公一奏思归引,逐客初闻自泫然。”

  • 六言诗

    指全篇由六字句构成的诗歌。相传始创于西汉,今所见六言诗以汉末孔融的作品为最早。唐以后所作六言诗有古体、近体之分,近体又有律诗、绝句之分,然皆不常见。如韩偓《六言诗三首》为律诗、王维《田园乐七首》为绝句

  • 贾曾

    【生卒】:?—727【介绍】:排行六。洛阳(今属河南)人。睿宗时任吏部员外郎。玄宗为太子时官太子舍人。后以直言敢谏擢为中书舍人,固辞,改授谏议大夫、知制诰。开元初拜中书舍人。后坐事贬为洋州刺史,历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