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玄奘

玄奘

【生卒】:600—664

【介绍】:

唐代高僧、翻译家。俗姓陈,名袆。通称“三藏法师”。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乡)人。出身儒学世家,备通儒家经典。十三岁出家,游历各地,遍访名师,学习佛教经典。深感各师所说不一,经典译本不全,决心西行求法,以释所惑。太宗贞观元年(627)从长安西行,历尽艰辛,游学南亚各地,访谒名师,探索佛典和婆罗门经典。十四年(640)在印度那烂陀寺主持讲座,蜚声南亚。次年春动身回国,十九年(645)抵达长安,受到太宗召见。玄奘西行往返十九年,旅程五万里,到达一百三十八“国”,带回佛教经典六百五十七部。回国后,他组织译场,先后在长安弘福寺、大慈恩寺从事译经工作,专精夙夜,不堕寸阴,直到逝世前一个月才辍笔。二十年间,共译出大小乘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一千三百多万字。玄奘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他提出“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翻译原则,身体力行,译文力求切合原作,而又通俗易懂,风格精严凝重,颇具特色。又著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西行取经游学所见所闻,涉及这些国家的幅员大小、都城规模、地理形势、农业、商业、风俗、艺术、语言、文学、货币、国王、宗教等诸多方面,保存了大量的印度神话故事和宗教传说。文笔简洁生动,骈散兼行,流畅而雅致,在初唐散文中可称上乘之作。有季羡林等的校注本。其所译经典保存于《大藏经》中。其著作《会宗论》、《制恶见论》、《三身论》等,开创了中国汉传因明传统,原作已佚,今仅存《三类境》、《真唯识量》、《论五种不翻》。《全唐文》存文一卷又九篇。事迹见唐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续高僧传》卷四、《旧唐书》本传,参杨廷福《玄奘年谱》。

【生卒】:602~664

【介绍】:

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十三岁出家,二十一岁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苦研佛法。感于各师说法不一,贞观三年(629)自长安西行至印度,从戒贤学习,被推为印度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通三藏十德之一,仅次于戒贤。后游学南北印度,声誉日隆。贞观十九年归,主持翻译佛经,并将《老子》及《大乘起信论》译为梵文。并著有《大唐西域记》,记述其西行见闻。乃中国四大译经家之一,法相宗(唯识宗)开山鼻祖。《续高僧传》有传。《全唐诗补编·续拾》收诗5首。

猜你喜欢

  • 柳(曾逐东风拂舞筵)

    【介绍】:李商隐作。此诗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前二句追想春柳的婀娜多姿、占尽繁华;后二句写秋柳的稀疏衰落、萧条憔悴,用柳树先荣后悴的鲜明对比,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全诗句句是景,又句句是情;句句咏物

  • 宣州

    州名。隋开皇九年(589)改南豫州置,治宣城(今安徽宣州市)。唐沿置,辖今安徽省长江以南,黄山、九华山以北地区及江苏溧水、溧阳等地。令狐楚《赠毛仙翁》:“宣州浑是上清宫,客有真人貌似童。”

  • 唐代文学与宗教

    道教是汉族自创的一种宗教。道教徒以李耳(著《道德经》)为教主。唐朝皇帝与教主攀亲,尊崇道教。佛教传入中国后,至唐达到了极度的繁荣,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佛教思想。在大乘、小乘各宗派中,禅宗是适合中国士

  • 乌程酒

    美酒名。亦泛指美酒。罗隐《乌程》:“两府攀陪十五年,郡中甘雨幕中莲。一瓶犹是乌程酒,须对霜风度泫然。”

  • 萼岭四望

    【介绍】:皇甫曾作。萼岭,在洛阳附近。此诗叹唐祚之衰。玄宗死后,天子不复巡幸,仪仗长驻西京,洛阳宫门久闭,野老忘幸不得,昔日之盛一去不返。诗意凄凉,结句“离宫秋树独苍苍”,大有物是人非之慨。

  • 虚舟任触

    比喻心胸旷达,自然随缘。权德舆《酬南园新亭宴会璩新第慰庆之作时任宾客》:“散木固无堪,虚舟常任触。”参见“虚舟①”。

  • 放太甲

    商相伊尹扶持太甲即位。太甲暴虐,不遵汤法,伊尹将他流放于桐宫,自己摄政。太甲改过,又迎立授政。见《史记·殷本纪》。后以“放太甲”为咏贤相之典。李白《纪南陵题五松山》:“桐宫放太甲,摄政无愧色。”

  • 故旧

    故交;老友。杜甫《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故旧谁怜我,平生郑与苏。”

  • 博浪沙

    地名。在今河南省阳武县东南。张良曾与壮士狙击秦始皇于此。见《史记·留侯世家》。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 句脚

    指诗句的最末一个字。是一句的脚节。启功《诗文声律论稿》六:“庚处虽是馀下的半节,但它是句脚,同时也是押韵的地方。在律诗中,AC句脚(指“平平仄仄平平仄”和“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声无韵,BD句脚(指“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