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轩辕台。亦借指朝廷。李商隐《复京》:“虏骑胡兵一战摧,万灵回首贺轩台。”
晋人谢安曾梦乘车而行,遇白鸡而止,醒后据此推算出自己的寿终之年。见《晋书·谢安传》。后以“白鸡梦”指不祥之兆或寿终之期。李白《东山吟》:“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浇君同所欢。”
指主人礼待士人。亦指仕途通达。乃反用战国齐冯谖“长铗归来乎,食无鱼”之意。张?《送卢尚书赴灵武》:“山川不异江湖景,宾馆常闻食有鱼。”亦作“食兼鱼”、“食鱼”。许棠《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之六:“
【生卒】:?—825【介绍】:唐代诗人。郑州荥阳(今属河南)人。排行二十。大历九年(774)进士及第。历仓部员外郎、主客郎中等。贞元二十年(804)由婺州刺史迁福建观察使。元和二年(807)徙浙东观察
①深青色。刘长卿《送李端公赴东都》:“夕阳帆杳杳,旧里树苍苍。”白居易《遣怀》:“亦曾仰问天,天但苍苍色。”②指天。刘长卿《罪所上御史惟则》:“贤达不能同感激,更于何处问苍苍。”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
东汉蔡邕字伯喈,博学多才,精于辞章、音律、书画。董卓专权时,召为祭酒,累迁至中郎将。后以罪下狱,诏减死一等,发配塞北。见《后汉书·蔡邕传》。李百药《途中述怀》:“伯喈迁塞北,亭伯之辽东。”李嘉祐《送从
诗体名。与古体诗相对。亦称“今体诗”。亦省称“近体”或“今体”。它定型于唐代并很快达到了创作的高峰期。这种诗体讲求格律,对诗的句数、字数、对仗、平仄和押韵都有严格的规定。近体诗主要包括律诗和绝句。
魏晋之间阮籍、嵇康、山涛、向季、阮咸、王戎、刘伶相与友善,常宴集于竹林之下,时人号“竹林七贤”。亦称“竹林七子”。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竹林七子去道赊,兰亭雄笔安足夸。”
①指含有拗句的格律诗。亦特指特地变更诗格用拗句写成的律诗。如朱东润《杜甫叙论》即认为拗律创自杜甫,并设专节讨论。②清人赵执信在分析古体诗格律时所用的术语。赵执信认为古体诗虽不像近体诗那样严格讲求格律,
指清晰地出现在眼前。语出杜甫《历历》:“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数年之积,与一时长老朋旧所遗,历历在目,顾而乐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