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李杜

李杜

特指李白与杜甫。二人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成就最高,且生当同时,交谊深笃,故唐人已习惯于将二人并称。杨凭《赠窦牟》:“直用天才众却瞋,应欺李杜久为尘。”韩愈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甫)墓系铭并序》云:“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白居易《与元九书》亦云:“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商隐漫成五章》其二:“李杜操持事略齐,三才万象共端倪。”皮日休《郢州孟亭记》云:“明皇世,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翰林杜工部为之尤。”后世李杜并称相沿成习,郭沫若更把二人誉为“诗歌史中的双子星座”。李杜双峰并峙,各臻绝诣,不宜轩轾。抑杜扬李,抑李扬杜,都失之偏颇还是宋人苏轼说得好:“谁知杜陵杰,名与谪仙高。扫地收千轨,争标看两艘。”(《次韵张安道读杜诗》)晚唐李商隐、杜牧亦并称“李杜”,为示区别,一般称后者为“小李杜”。参看“小李杜”、“三李杜”。

①东汉李固、杜乔李膺、杜密的并称,四人皆为直臣,并称名于世。《后汉书·李杜传赞》:“李、杜司职,朋心合力,致主文、宣,抗情伊、稷。”杜甫长沙送李十一》:“李杜齐名真忝窃,朔云寒菊倍离忧。”②李白、杜甫的并称。韩愈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③初唐诗人杜审言李峤的并称。晚唐诗人李商隐杜牧,亦并称李杜。明胡应麟《诗薮·唐下》:“杜审言、李峤结友前期,李商隐、杜牧之齐名晚季,咸称李杜。”

①唐代李峤杜审言的并称。李峤工文章,杜审言善为五言诗,并知名于世,彼此相友善,后人因并称之。见《诗薮外编》卷四。②唐代李白杜甫的并称。二人交谊颇厚,诗名相并,同为唐代成就最杰出的诗人,时人并称之。韩愈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明人编有《李杜全集》八十三卷、《唐李杜诗集》十六卷、《李杜全刊》四十七卷等。见《旧唐书·杜甫传》。③唐代李商隐杜牧的并称。见“小李杜”。

猜你喜欢

  • 古剑篇

    【介绍】:郭震作。诗题亦作《宝剑篇》。作者十八岁举进士,可谓少年得志,为县尉时,武则天召见,便以此诗呈献,则天览之,大为推赏,令写数十本遍赐学士,由此可知它当年的身价。诗以龙泉宝剑的故事为发端,而落脚

  • 郑郊

    【介绍】:河北(今河北、山东等地)人。举进士不第。《全唐诗》收诗2句。

  • 送高三十五书记

    【介绍】:杜甫作于天宝十二载(753)夏。高三十五,即高适,排行三十五。时高适充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掌书记,离京返河西、陇右,杜甫赋此诗送别。浦起龙曰:“通首看来,时事忧危之情,朋友规切之谊,临岐颂祷,

  •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介绍】:郑谷《鹧鸪》诗第二联。青草湖,亦名巴丘湖,南连湘水,北接洞庭。黄陵庙,在今湖南湘阴县,传说舜妃溺于湘水,修祠祀之,称黄陵庙。此联咏鹧鸪之声,并非简单模拟其声,而是着意表现由声而产生的愁怨悲切

  • 谢宣城

    指谢朓。谢朓曾任宣城太守,故称。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阳楼》:“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 赵仲爱

    【介绍】:见赵冬曦。

  • 杨茂卿

    【生卒】:?—821【介绍】:唐代诗人。茂,一作危,误。字士蕤。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杨牢父。约贞元十六年(800),客游扬州,干谒节度使杜祐,无所获。元和六年(811)进士及第。曾任校书郎。后官监

  • 李商隐研究

    吴调公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5月出版,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李商隐诗歌创作的专著。全书分为九章,综合论述李商隐的生平思想、审美理想、义山诗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艺术风格及其渊源等问题。作者把义山诗置于

  • 浣纱

    《太平御览》卷四七引晋孔晔《会稽记》载:春秋时,美女西施曾于会稽苎萝山下溪边浣纱,其地有石,即西施浣纱之石。后因以“浣纱”作咏西施或美女之典。王维《洛阳女儿行》:“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 真娘墓诗

    见《虎丘题真娘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