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敦煌歌辞

敦煌歌辞

诗体名。敦煌遗书内保存着大量流传于西北地区的民间曲辞,曾被整理者称之为“敦煌曲子词”、“敦煌曲”、“俗曲”、“小曲”或“词”,名目繁多,称谓不一,且容易与后代词曲的概念相混淆,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论和误解,任半塘主张把敦煌遗书内的“曲子词”之类的作品统称为“敦煌歌辞”。宋郭茂倩《乐府诗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乐府歌辞十二类,其中有六类明确定为“歌辞”,敦煌遗书所藏唐五代的曲子词之类作品,同《乐府诗集》所称“歌辞”在格调、体式上有很多相近相似之处,故而才有“敦煌歌辞”之一体。目前已发现和整理的包括专集《云谣集杂曲子》和散见于一百五十多种唐人抄本的敦煌歌辞,总数已达一千三百余首,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遗产。敦煌歌辞的创作时代不可详考,只能依据敦煌藏经洞的历史推测这些歌辞大约创作于唐五代时期,有些可能是盛唐时期的作品。敦煌歌辞绝大多数不知其作者,仅少数留有作者姓名,而这些作者大多是中原作家。就保存下来的敦煌歌辞来看,这些作品大都源自民间,内容丰富,能够比较真切地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下层人民的思想感情。在艺术上,敦煌歌辞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抒情的作品,缠绵坦率,幽思洋溢;一般的作品,信口信手,出语自然”(阴法鲁《敦煌曲子词集序》)。歌辞作者还比较注意运用浪漫化表现手法,想象优美,构思奇巧,造意新颖,比喻贴切自然,夸张生动有力。佛曲歌辞描绘佛国世界,更是虚幻缥缈,写冥间地狱,益发怪诞不经,也各有特色。敦煌歌辞是由汉魏六朝乐府诗至宋元词曲之间的过渡桥梁,为晚唐五代和两宋词的兴盛繁荣开辟了道路,它的发现也为探溯词曲的起源、发展及其与音乐的关系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猜你喜欢

  • 宜阳集

    总集。唐刘松撰。《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刘松《宜阳集》六卷,注称刘松集袁州天宝以后诗四百七十篇。《宋史·艺文志八》也著录《宜阳集》,但为十卷。其集已佚。

  • 杨柳枝

    【介绍】:刘禹锡作。诗言春日江畔送别之时,唱了一曲《折杨柳》歌,惜别之意就如千条依依杨柳一样,由此景而回忆起二十年前的情事:于旧板桥上与美人分别,一别以后,虽思念万千,但至今没有消息,使人倍加惆怅。又

  • 高季辅

    【生卒】:595—653【介绍】:名冯,以字行。德州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少好学,习武艺,以孝闻。贞观初,拜监察御史。累转中书舍人。十七年(643)授太子右庶子,明年兼吏部侍郎。二十二年(648)迁中

  • 剑池

    ①水池名。在今江苏苏州虎丘。传说吴王阖庐死后葬此,下埋剑三千。李商隐《和人题真娘墓》:“虎丘山下剑池边,长遣游人叹逝川。”②水池名。在今江西丰城县。相传晋代雷焕曾于此处掘得太阿、龙泉二剑。章孝标有《丰

  • 年来

    ①过年以后。指春天。张谓《邵陵作》:“斑竹年来笋自生,白蘋春尽花空落。”②近来。卢纶《春日登楼有怀》:“年来笑伴皆归去,今日清明独上楼。”③年纪将近。窦巩《代邻叟》:“年来七十罢耕桑,就暖支羸强下床。

  • 铜梁

    山名。在重庆市合川市南部。山上有石梁横亘,其色如铜,故称。武元衡《酬太常从兄留别》:“张骞随汉节,王濬守刀州。泽国烟花度,铜梁雾雨愁。”

  • 道世

    【介绍】:初唐僧人。俗姓韩,字玄恽。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祖籍伊阙(今河南伊川)。十二岁于青龙寺出家。显庆时曾参预玄奘译经,后于西明寺与道宣同传律宗。著述颇丰,其中《法苑珠林》大行于世。《宋高僧传》有

  • 廖凝

    【介绍】:五代诗人。字熙绩。生卒年不详。虔州赣县(今江西赣州)人,一说虔州虔化(今江西宁都)人。廖匡图弟。其家为虔州豪族,以当州刺史欲灭之,遂投奔楚武穆王马殷,隐于衡山。楚王马希範任为从事。楚亡,南唐

  • 积甲熊耳

    言俘获之多。典出《后汉书·刘盆子传》:“樊崇乃将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馀人肉袒降。上所得传国玺绶,更始七尺宝剑及玉璧各一。积兵甲宜阳城西,与熊耳山齐。”李白《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之二:“破胡必用龙韬策

  • 隋唐五代墓志汇编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陆续出版。计有1991年8月版陕西卷,王仁波主编;1991年12月版新疆卷,穆舜英、王炳华主编;河南卷,郝本性主编;江苏、山东卷,王思礼主编;河北卷,孟繁峰、刘超英主编;山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