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张籍

张籍

【生卒】:770~830?

【介绍】:

文昌,行十八,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祖籍吴郡(今江苏苏州)。贞元十五年(799)进士。元和元年(806),补太常寺太祝,沉滞下僚,十年不调。十一年,官国子助教。十五年,迁秘书郎。长庆元年(821),韩愈荐为国子博士。次年改水部员外郎,世称“张水部”。四年,任主客郎中。大和二年(828),迁国子司业,世又称“张司业”。新、旧《唐书》有传。籍一生贫病潦倒,四十多岁时,患眼疾几近失明孟郊戏称“穷瞎张太祝”。籍工诗,尤长于乐府,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云:“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为诗意如何?六义互铺陈。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刘攽《中山诗话》谓“张籍乐府词清丽深婉,五言律诗亦平澹可爱,至七言诗,则质多文少。”存诗480余首,《全唐诗》编录5卷。有《张司业集》。

【生卒】:约766—?

【介绍】:

唐代诗人。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祖籍苏州(今属江苏)。排行十八。幼居和州。建中末至贞元初,与王建同学于邢州,会诗索句。贞元十年(794)北游至蓟北。十二年(796),居和州,孟郊来访。十四年(798),至汴州谒韩愈。经韩推荐为乡贡进士。十五年(799)进士及第。次年起,居丧于和州。元和元年(806)释褐太常寺太祝,多年不调。其间,患眼疾数年。十一年(816),授国子助教。十五年(820),迁秘书郎。长庆元年(821)经韩愈推荐,为广文博士,迁国子博士。二年(822),擢水部员外郎,奉使南行。四年(824),迁主客郎中。大和元年(827),又曾出使至杭州。二年(828),进国子司业。次年,曾有诗赠送白居易令狐楚。其后事迹即不可考。卒年当在大和三年(829)后不久。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性朴直,当时名士多与游,与韩愈、王建交谊尤密。工诗。张洎《张司业集序》谓其元和中与元稹、白居易、孟郊为“天下宗匠”,时称“元和体”。同人《项斯集序》称其“为格律诗,尤工于匠物,字清意远,不法旧体”。五言律诗浅淡平易而又委宛情深,晚唐朱庆馀、项斯、章孝标等均受其影响。五律《没蕃故人》、《夜到渔家》,及七绝《秋思》、《蛮州》等,都是传世名篇。尤长于乐府,与王建并称张王。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谓其乐府“举代少其伦”,“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代表作《野老歌》、《猛虎行》、《牧童词》、《筑城词》、《贾客乐》等,继承汉魏乐府现实主义精神,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现了鲜明的政治态度和丰富的思想感情。取材严谨,语言明白通俗,笔锋犀利,篇幅简短,风格精悍警策,简朴清淳。亦能文,与韩愈齐名,世称韩张。文章古朴真切,但成就不及韩,传世作品甚少。遗集多散佚,南唐张洎辑为《张司业集》。《新唐书·艺文志》著录《论语注辨》二卷,已佚;《张籍诗集》七卷,未见流传。《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张籍集》三卷、《木铎集》十二卷、《张司业集》八卷。传世有《唐张司业集》八卷等。一九五八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张籍诗集》八卷,较完善。《全唐诗》编诗五卷,《全唐诗补编》补二首;《全唐文》存文二篇。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校笺》卷五。卞孝萱有《张籍简谱》。罗联添有《张籍年谱》。

猜你喜欢

  • 红荣碧艳坐看歇,素华流年不待君

    【介绍】:陈子昂《彩树歌》诗句。表达了荣艳瞬息而逝,年华似水不待的人生苦短的感慨,故下则抒发向往隐居求仙的思想。

  • 西林

    ①西面的树林。王维《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悠悠西林下,自识门前山。”②即西林寺。亦泛指寺院等遁隐之处。刘商《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我逃名迹遁西林,不得灞陵倾别酒。”

  • 衡州舟子

    【介绍】:据《唐语林》卷二载,衡州人多能文词,有赴广州幕者夜闻舟子吟诗,问之,乃其自作。《全唐诗》录即此诗。

  • 杨谭

    【介绍】:唐代文学家。生卒年、籍贯不详。肃宗时,官至广州都督。《全唐文》存文四篇。事迹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一下》。

  • 兴庆池侍宴应制

    【介绍】:苏颋作。山光积翠,水态含青,直视天河,俯窥京室,似乎欢乐无极,然而“日暮楼船更起风”一语,却使景象陡变,顿挫之致始露。

  • 洛阳才子

    原指汉贾谊。因他是洛阳人,少年有才,故称。晋潘岳《西征赋》:“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后泛指有文学才华的人。李如璧《明月》:“洛阳才子忆长安,可怜明月复团团。”岑参《送韩巽入都觐省便赴举》:

  • 淇上田园即事

    【介绍】:王维作。淇水,在今河南省北部,据陈铁民《王维年谱》开元十六年(728)前后,王维曾隐居此地。诗写傍晚时分河水明灭于村巷之间、猎犬随牧童而归的农家景象,以及诗人这位“静者”散淡闲适的生活。用笔

  • 仙人楼

    指凤台。李邕《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织女桥边乌鹊起,仙人楼上凤皇飞。”参见“萧史”。

  • 上天入地

    比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四处奔走。语本白居易《长恨歌》:“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 杨景山

    【介绍】:见杨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