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对句拗救

对句拗救

指在一联中,如果出句用了拗字,那么对句就必须在适当的位置上用相应的字加以补救。主要包括:①如果七言诗出句第一字该仄而用平、该平而用仄,则对句第一字相应的应分别以仄和平相救。如:韩偓《雨后月中玉堂闲坐》:“唯(应仄而平)对松篁听刻漏,更(应平而仄)无尘土翳虚空。”张祜《爱妾换马》之一:“乍(应平而仄)牵玉勒辞金栈,催(应仄而平)整花钿出绣闺。”②五言诗出句第一字,七言诗出句第三句该平而用仄,则五言诗对句第一字、七言诗对句第三字该仄而用平以相救。如:元稹《早归》:“远(应平而仄)山笼宿雾,高(应仄而平)树影朝晖。”许浑秋日早朝》:“井转辘(应平而仄)轳千树晓,门开阊(应仄而平)阖万山秋。”③在五言诗“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七言诗“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一联中,五言诗出句第三字,七言诗出句第五字该平而用仄,则在对句相应的位置该仄而用平。如:韦应物《简卢陟》:“可怜白(应平而仄)雪曲,未遇知(应仄而平)音人。”王维酌酒与裴迪》:“草色全经细(应平而仄)雨湿,花枝欲动春(应仄而平)风寒。”④在五言诗“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七言诗“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一联中,五言诗出句第三字、七言诗出句第五字该平而用仄,则在对句相同位置该仄而用平以相救。如杜甫《促织》:“促织甚(应平而仄)微细,哀音何(应仄而平)动人。”杜牧《南楼夜》:“歌声袅袅彻(应平而仄)清汉,月色娟娟当(应仄而平)翠楼。”

猜你喜欢

  • 十八学士

    ①指初唐杜如晦等十八位学者、文人。武德四年(621),海内渐平,秦王李世民锐意经籍,开文学馆,以待四方才俊,与选者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陆德明、于志宁、苏世长、褚亮、姚思廉、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

  • 连句

    即联句。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拟古,有连句,有集句,有分题。”参见“联句”。

  • 泉明

    指晋代陶渊明。因避唐高祖李渊讳而改“渊”为“泉”。借指归隐不仕之人。韩翃《送客归江州》:“闻道泉明居止近,篮舆相访为淹留。”耿?《奉和元承杪秋忆终南旧居》:“恭侯有遗躅,何事学泉明。”

  • 夜(露下天高秋水清)

    【介绍】:杜甫大历元年(766)秋在夔州作。题一作《秋夜客舍》。诗写秋夜旅情,字字精炼,笔笔清拔,意境阔远,浑然无迹。遣词用意,都极似《秋兴八首》。

  • 王昌龄研究

    李珍华著。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1994年5月出版。10万字。本书对王昌龄的生平、诗歌与背景、诗的格调、“十七势”、绝句及其与盛唐诗风之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附录三篇文章:《王昌龄边塞诗时地初探

  • 颍水

    ①水名。源出河南省登封市嵩山西南,东南流经禹州、许昌、周口、项城、界首、阜阳等县市,纳沙河、贾鲁河,至安徽省寿县正阳关入淮河。李端《送杨少府赴阳瞿》:“井邑嵩山对,园林颍水连。”②古代高士巢父、许由曾

  • 鼓山和尚

    【介绍】:见神晏。

  • 应物

    【介绍】:大中年间诗僧,与罗邺有诗歌酬唱。曾居九华山。《全唐诗》收诗2首。

  • 会稽霞举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海西时,诸公每朝,朝堂犹暗,唯会稽王来,轩轩如朝霞举。”后因以“会稽霞举”谓人有威仪,气宇轩昂。李瀚《蒙求》:“周侯山嶷,会稽霞举。”

  • 割席

    晋管宁、华歆为同学之友,二人在园中锄菜,见地上有一块金子,管宁视之如瓦石,华歆拣起后又扔掉;又尝同席读书,有高官乘车经过门前,华歆跑出去看。管宁认为华歆不值得视为朋友,于是割断坐席,以示绝交。事见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