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742【介绍】:唐代文学家。字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李適长子。初以文行补秘书正字,授右卫骑曹。历长安尉等。天宝元年(742),贬普安郡户掾,赋古乐府二十四章。是年卒。有文集十卷,
东汉经学家郑玄有德望,他回家乡高密县时,北海相孔融屣履造门,特在高密县置“郑公乡”。事见《后汉书·郑玄传》。后因以“郑公乡”称美他人的家乡。李群玉《经费拾遗所居呈封员外》:“唯应孔北海,为立郑公乡。”
清王士禛选编。士禛生平见《唐贤三昧集》条。《十种唐诗选》,十七卷。乃是将《河岳英灵集》、《中兴间气集》、《国秀集》、《箧中集》、《搜玉集》、《御览诗》、《极玄集》、《又玄集》、《才调集》、及姚铉《唐文
①背柴。指从事打柴之事。杜甫《负薪行》:“十有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②喻指艰难生活。钱起《县中池竹言怀》:“官小志已足,时清免负薪。”
【介绍】:唐代诗人。字德耀。扬州(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王炎子。富有才情,但数举不第。经卢肇等推荐,始于咸通中进士及第。累官仓部员外郎。乾符二年(875)迁左司郎中,改汝州刺史。王仙芝攻汝州,王镣
【介绍】:见严续姬。
诗歌风格。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称,唐代诗歌“以时而论”,则有“唐初体”,注:“唐初犹袭陈、隋之体。”则“唐初体”即指初唐诗歌风格。参“初唐体”。
指兵书《六韬》。相传为姜太公所作。李贺《南园十三首》之四:“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指盛、中唐之交的诗人韦应物、戴叔伦。二人为早期文人词作家,以边塞景象入词,词风相近,一时齐名。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后以“敝貂裘”形容奔走功名不成而穷愁潦倒。杜甫《暮秋将归秦留别湖南幕府亲友》:“北归冲雨雪,谁悯敝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