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孟浩然

孟浩然

【生卒】:689—740

【介绍】:

名浩,字浩然,排行六,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曾隐居鹿门山。开元十六年(728),至长安应试,落第回乡。开元十八年至二十年,漫游吴越等地。二十五年,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不久即辞归养病。二十八年,友人王昌龄自岭南赦还,相见欢饮,食鲜疾发而卒,年五十二。新、旧《唐书》有传。孟浩然可谓一生布衣,过的虽是隐居与漫游生活,但并未忘情仕进。他和王维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时并称“王孟”。许《彦周诗话》云:“孟浩然、王摩诘诗,自李杜而下,当为第一。”他的诗风格冲澹清幽,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卷五引《吟谱》)尤工五言诗,谢榛云:“浩然五言古诗近体,清新高妙,不下李杜。”(《四溟诗话》卷二)现存诗260余首,《全唐诗》编为2卷,有《孟浩然集》传世。

【生卒】:689—740

【介绍】:

唐代诗人。襄阳(治今湖北襄樊)人。出身于贫寒儒生家庭。早年即隐居。开元五年(717),西入长安,因无有力者援引,又羞与“鸡鹜”争食,失意而还。开元十三年(725),唐玄宗封太山,浩然或于其时再入京,仍不遇。旋往洛阳,游吴越。在永嘉、乐城与张子容唱酬。开元十九年(731),以张九龄为中书侍郎,约在该年冬复入京师,因张丁忧,又一次不遇。逗留京洛,至二十年(732)或二十一年(733)始归乡,有《岁暮归南山》等诗。二十二年(734),似曾入荆州长史韩朝宗幕。次年,李白到荆州,有《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浩然再游吴越。他在越中滞留至二十四年(736),始返襄阳。二十五年(737),张九龄贬荆州长史,浩然有《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入张幕府为从事,随其按临各地。二十八年(740)秋,王昌龄任江宁丞,路过荆州,浩然宴之。他原有背疽,据王士源说因“食鲜,疾动”而卒(《孟浩然集序》)。但据《与诸子登岘山》诗(当为悼念张九龄作),他当卒于该年冬。李白《赠孟浩然》盛赞其人鄙弃轩冕,不屈节事权贵的品格。唐玄宗封禅前后,已不能选用人才,唐王朝开始由盛转衰。浩然既不从科举方面求仕进,又有不事权贵的任侠作风,所以虽多次入京,也难见用。孟浩然的思想是带有两重性的,一生始终怀有济时用世思想,到死也没有放弃施展政治抱负的愿望,也一生学庞德公的安于隐居并寄情于田园山水间。所以,他身在田园,却心系朝政。对于想立功业的友人,也支持鼓励,同情那些负才气而不得志的人。如《送朱大入秦》等,显示出豪侠作风。他蔑视志趣卑下、行为龌龊的权贵,断然与之决绝,在精神上明显继承了嵇康、左思、鲍照、陈子昂的传统。由于功名无望,孟浩然把自己的精神寄托在襄阳山水田园和漫游湘、赣、吴越的旅途观赏中,他所写的山水田园诗,抒发自己的审美观照,寓有自己的风神,读起来往往像他的自叙传和游历生活,所以闻一多先生曾说:“与其说是孟浩然的诗,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唐诗杂论·孟浩然》)孟浩然诗,虽有时也有抑郁感,但大多写出了山水气象的宏阔,情趣的高远,景色的清新,充分反映出诗人胸襟的广阔,情操的高尚,兴寄的深远。其艺术特点,主要在于诗人伫兴而发,寄单行之气于对偶之中,把美感分布于全篇,一如生活的自然。其次,往往是以不写为写,给人以悬想,不像谢灵运那样有意雕画山水。他重于兴会超妙,而不在于为山水纪实。其三,多写“有我之境”,时时对所写山水田园作评价,突出主体的审美观照。代表作有《舟中晓望》、《过故人庄》、《晚泊浔阳望香炉峰》、《宿建德江》等。他的诗作,受楚辞《九章》、《九歌》影响为多,他虽没有写什么批判现实的作品,但那种济苍生的愿望和带有浪漫色彩的山水诗作,对李白、杜甫等都有很深的影响,有《孟浩然集》,共四卷,天宝四载王士源编,今本四卷已非原貌。《全唐诗》编诗两卷,《全唐诗补编》补一首六句。校注孟诗者今有李景白、徐鹏、佟培基三种。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唐摭言》卷一一,《唐诗纪事》卷二三,《唐才子传校笺》卷二。

猜你喜欢

  • 杨齐哲

    【介绍】:唐代诗人。哲,一作悊。生卒年、籍贯不详。武后长安四年(704)任洛阳县尉。开元六年(718)前又曾为著作佐郎。《全唐诗》存诗一首,《全唐诗补编》补诗一首;《全唐文》存文一篇,《唐代墓志汇编续

  • 涂鸦

    卢仝《示添丁》:“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本谓儿童随意涂抹,后遂用为谦词,比喻书画或文字幼稚拙劣。

  • 初唐四杰集

    清项家达辑。有乾隆四十六年(1781)星渚项氏刊本、同治十二年(1873)丛雅居据项氏本重刊本。辑录初唐四杰诗文共三十七卷,计王勃《王子安集》16卷、杨炯《杨盈川集》10卷、卢照邻《卢昇之集》7卷、骆

  • 刘洎

    【生卒】:?—645【介绍】:字思道。荆州江陵(今湖北荆州)人。隋末仕萧铣为黄门侍郎。入唐,授南康州都督府长史。太宗贞观七年(633),拜给事中,封清苑县男。十五年(641),转治书侍御史,拜尚书右丞

  • 郭震

    【生卒】:656—713【介绍】:唐代诗人。字元振,以字显。原籍太原阳曲(今属山西),祖父徙居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东南)。排行大。高宗咸亨四年(673)登进士第,补通泉县尉。武后召见,上《宝剑篇》,甚

  • 韩愈及其作品

    刘耕路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全书16万字,分为韩愈评传和韩愈诗文选注两部分。书末附韩愈年表。评传部分分期介绍韩愈生平,并专章讨论了作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的韩愈。诗文选注部分选录赋1篇,

  • 杨墨

    战国时杨朱和墨翟的合称。因杨、墨二人的学说与儒家相对立,故亦泛指儒家以外的各个学派。李白《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交流无时寂,杨墨日成科。”

  •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

    【介绍】:李冶《寄校书七兄》诗句。校书,即校书郎,管理政府藏书之官。由于政府藏书之处又称“蓬阁”、“云阁”等,与仙境有联系,故有“仙棹”之说。诗写校书七兄舟车劳顿、一路辛苦。语意双关,写景简淡而意象高

  • 背有八卦称神仙,邪鳞顽甲滑腥涎

    【介绍】:李贺《拂舞歌辞》末二句,是说即使像背上有八卦花纹,被人用着占卜的神灵的乌龟,样子难看,味道难闻,同样也会死去,也不会长生不老。清人何焯赞赏此二句说:“篇末讽刺之词奇甚,言神仙者化为异物,不足

  • 杜仁杰

    【介绍】:《全唐诗补编·续补遗》收杜仁杰三言诗《至真观》1首,认为乃五代后蜀时人。但《正统道藏》本杜光庭《天坛王屋山圣迹记》末附录此诗,署“齐人杜仁杰撰”,末署“至元二十六年五月□日”。至元乃元世祖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