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唐贤三昧集

唐贤三昧集

选集。清王士禛编。三卷。是书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唐诗选本之一,专录盛唐王维孟浩然等四十三家清微淡远之作。卷首有姜宸英序及王氏自序各一。姜序所言,一为编书缘起;二为批评明七子“诗必盛唐”的主要弊病,以明本书不入七子“诗必盛唐”旧径。王序首引严沧浪论诗“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等语及司空表圣“妙在酸咸之外”语,故是选实为宣扬渔洋神韵说。是选为其神韵说所囿,不收李杜诗。是书问世以后评说纷纭,如乔亿辈大加褒美,而阎若璩、赵执信辈攻之甚力,不仅指出是书校勘之误,亦不满其选诗标准。渔洋善品诗格,考据非其长,书中舛误固所难免。然是选之影响实不可以等闲视。有康熙二十七年(1688)刻本。

清王士禛撰。士禛(1634~1711),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卒后因避雍正帝胤禛讳,改称士正。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文简。撰有《古诗选》、《十种唐诗选》等多种。自康熙二十七年(1688)春始,王氏日取唐开元、天宝间诗诵之,对严羽、司空图二家诗论别有会心,于是“录其尤隽永超诣者”(《自序》),编成此书,以倡导其神韵说。全书三卷,专取盛唐人诗,自王维起,至奚贾止。仿王安石《唐百家诗选》而不录李、杜。其中选王维诗独多,至百余首,次则孟浩然岑参李颀王昌龄四家,皆在30首以上,其余皆10余首或数首。凡42人,诗400余首。此书出而争议颇多,赵执信《谈龙录》力诋其非,阎若璩《潜邱札记》则论其校勘之误。李重华、乔亿等人也都对此书提出了批评。《四库全书总目》则持折衷之论,以为“《谈龙录》排诋是书,不遗余力,其论虽非无见,然两说相济,其理乃全。殊途同归,未容偏废。”此书选面虽狭,但自有特色,问世后影响极大。有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初刻本,《四库全书》本、《王渔洋遗书》本。因无笺注,故后人加评注者甚多,有吴煊、胡棠《唐贤三昧集笺注》,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听雨斋刻本,又有潘德舆、姚鼐评点本,光绪九年(1883)翰墨园所刊黄培芳批评本。又有日本、朝鲜刻本多种。后人有仿其体例续编者,如史承豫《唐贤小三昧集》,周咏棠《唐贤小三昧续集》等。

猜你喜欢

  • 张邴

    西汉时张良与邴汉的合称。两人皆弃官归隐,倾心养志。后亦用以代称隐居之士。司空曙《过阎采病居》:“张邴卧来休送客,菊花枫叶向谁秋。”

  • 振缨

    犹濯缨。谓隐居不仕。钱起《过曹钧隐居》:“济济振缨客,烟霄各致身。”参见“濯缨”。

  • 李叔德

    【介绍】:见李渊。

  • 脱剑

    ①摘下刀剑。比喻天下太平,弃武修文。贾至《闲居秋怀寄阳翟陆赞府封丘高少府》:“解巾佐幕府,脱剑升明堂。”②指春秋吴公子季札将剑挂在徐君墓前树枝之事。后或用为悼亡之典。李白《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之二:“

  • 送刘十

    【介绍】:李颀作。或谓刘十即刘迅,为刘知几第五子,行十。这是一首送别诗。该诗写刘十隐居修道、逍遥山水的隐士生活,同时劝勉刘十勿弃用世之志。全诗无一般送别诗的缠绵伤情,反而透出一种规劝的意味,希望刘十重

  • 千秋

    指汉武帝丞相车千秋(田千秋)。千秋无才学和功劳,因上书为太子讼冤得武帝欢心,很快被任为宰相并封侯。匈奴单于对汉使者曰:“汉置丞相,非用贤也,妄一男子上书即得之矣。”见《汉书·车千秋传》。李白《经乱离后

  • 人间重晚晴

    本谓人们珍视晚晴天气。后亦用于比喻珍惜晚年岁月。语出李商隐《晚晴》:“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 锐头

    晋孔衍《春秋后语·赵语》:“平原君对赵王曰:‘渑池之会,臣察武安君之为人也,小头而锐,瞳子白黑分明,视瞻不转。小头而锐,断敢行也;瞳子白黑分明者,视事明也。’”后因以“锐头”形容人强悍或性格刚毅。杜甫

  • 许公范

    【介绍】:见许孟容。

  • 左辅

    汉代三辅之一左冯翊的别称。因在京兆尹之左而得名。后世亦称京城以东附近为“左辅”。杜甫《留花门》:“连云屯左辅,百里见积雪。”